|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注释表 | 第11页 |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Z-pin的增韧作用及对层板面内性能的影响 | 第13页 | 
| 1.2.2 Z-pin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13-14页 | 
| 1.2.3 Z-pin的增韧机理研究 | 第14-17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粘聚接触及Z-pin的桥联问题 | 第19-31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界面模拟方法 | 第19-20页 | 
| 2.3 损伤萌生与扩展准则 | 第20-22页 | 
| 2.3.1 强度准则 | 第20页 | 
| 2.3.2 能量释放率准则 | 第20-22页 | 
| 2.3.3 判据扩充 | 第22页 | 
| 2.4 Z-pin的桥联问题 | 第22-30页 | 
| 2.4.1 Z-pin的平衡方程 | 第23-25页 | 
| 2.4.2 平衡方程的求解 | 第25-29页 | 
| 2.4.3 桥联律的表示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拉脱载荷下T型接头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52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试验概述 | 第31-34页 | 
| 3.2.1 试验件参数定义 | 第31-33页 | 
| 3.2.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3.3 未增强T型接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34-39页 |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3.3.2 三维拉脱模型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 3.3.3 三维模型分析总结 | 第38-39页 | 
| 3.4 Z-pin增强T型接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39-44页 | 
| 3.4.1 细观力学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39-41页 | 
| 3.4.2 拉脱载荷下Z-pin增强的有限元模拟 | 第41-44页 | 
| 3.4.3 界面增强三维模型分析总结 | 第44页 | 
| 3.5 二维有限元分析 | 第44-50页 | 
| 3.5.1 未增强二维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4-47页 | 
| 3.5.2 Z-pin增强二维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7-50页 | 
| 3.5.3 二维模型分析总结 | 第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侧弯载荷下T型接头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62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 4.3 未增强T型接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53-58页 |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 4.3.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4-57页 | 
| 4.3.3 有限元分析总结 | 第57-58页 | 
| 4.4 Z-pin增强T型接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58-61页 | 
| 4.4.1 未考虑材料损伤的侧弯模型 | 第58-59页 | 
| 4.4.2 考虑材料损伤的侧弯模型 | 第59-61页 | 
| 4.4.3 界面增强三维模型分析总结 | 第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Z-pin参数对T型接头拉脱承载能力影响的参数化分析 | 第62-68页 | 
| 5.1 引言 | 第62页 | 
| 5.2 拉脱载荷下Z-pin增强的参数化分析 | 第62-65页 | 
| 5.3 缘条较厚时Z-pin植入角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5.4 Z-pin布置位置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