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生物絮团技术简介 | 第14-18页 |
1.1 生物絮团技术的创立 | 第14页 |
1.2 生物絮团调控的关键因子 | 第14-18页 |
1.2.1 碳源 | 第15页 |
1.2.2 C/N | 第15-16页 |
1.2.3 搅拌强度和溶氧 | 第16页 |
1.2.4 温度 | 第16-17页 |
1.2.5 pH | 第17页 |
1.2.6 盐度 | 第17-18页 |
2.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8-23页 |
2.1 生物絮团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2.2 生物絮团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2.3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 第20-23页 |
2.3.1 清洁水质 | 第20-21页 |
2.3.2 提供天然饵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 第21页 |
2.3.3 增强养殖动物生理健康水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环境PH调控技术的研究 | 第23-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1.2 实验梯度设置和实验管理 | 第25页 |
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25-26页 |
1.3.1 水样的采集 | 第25-26页 |
1.3.2 生物絮团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1.3.3 生物絮团胞外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1.3.4 对虾血浆和组织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1.4 样品的测定 | 第26-31页 |
1.4.1 生物絮团沉降量(BFV)测定方法 | 第26页 |
1.4.2 生物絮团总悬浮颗粒物(TSS)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1.4.3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1.4.4 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1.4.5 生物絮团部分活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1.4.6 生物絮团主要胞外酶和对虾消化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28页 |
1.4.7 凡纳滨对虾存活率与生长状况的计算方法 | 第28页 |
1.4.8 对虾免疫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1.4.9 对虾抗氧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1-42页 |
2.1 pH调控对生物絮团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2.2 pH调控对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的影响 | 第33-36页 |
2.3 pH调控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生长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36-42页 |
3. 讨论 | 第42-47页 |
3.1 pH调控对生物絮团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 pH调控对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pH调控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生长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环境盐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47-6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1.2 实验梯度设置和实验管理 | 第48-49页 |
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49页 |
1.3.1 水样的采集 | 第49页 |
1.3.2 生物絮团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1.3.3 生物絮团胞外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1.3.4 凡纳滨对虾组织样品和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1.4 样品的测定 | 第49-50页 |
1.4.1 生物絮团沉降量(BFV)测定方法 | 第49页 |
1.4.2 生物絮团总悬浮颗粒物(TSS)测定方法 | 第49页 |
1.4.3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49-50页 |
1.4.4 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1.4.5 生物絮团部分活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1.4.6 生物絮团主要胞外酶和对虾消化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50页 |
1.4.7 凡纳滨对虾存活率与生长状况的计算方法 | 第50页 |
1.4.8 对虾免疫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1.4.9 对虾抗氧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0-58页 |
2.1 盐度控制对生物絮团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 第50-52页 |
2.2 盐度控制对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的影响 | 第52-54页 |
2.3 盐度控制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生长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54-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3.1 盐度控制对生物絮团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 第58页 |
3.2 盐度控制对生物絮团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 盐度控制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生长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59-62页 |
第四章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应用影响的研究 | 第62-7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3-65页 |
1.1 实验地点和材料 | 第63页 |
1.2 实验设计和养殖管理 | 第63页 |
1.3 碳源添加量的计算 | 第63-64页 |
1.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64页 |
1.4.1 水样的采集 | 第64页 |
1.4.2 对虾血浆和组织样品的制备 | 第64页 |
1.5 样品的测定 | 第64-65页 |
1.5.1 生物絮团沉降量(BFV)测定 | 第64页 |
1.5.2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64页 |
1.5.3 凡纳滨对虾存活率与生长状况的计算方法 | 第64页 |
1.5.4 免疫指标的测定 | 第64-65页 |
1.5.5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65页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2.1 不同投喂水平养殖池中生物絮团沉降量随养殖时间变化情况 | 第65-66页 |
2.2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中水质的影响 | 第66-67页 |
2.3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中对虾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67-69页 |
2.4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生产效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3. 讨论 | 第70-72页 |
3.1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中水质的影响 | 第70页 |
3.2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中对虾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 投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室外大池实际养殖中对虾生长和生产效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