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访谈法 | 第20页 |
1.4.2 文献法 | 第20页 |
1.4.3 专题讨论法 | 第20页 |
1.4.4 分析归纳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本土文化的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2.1 中国本土文化内涵 | 第22-23页 |
2.1.1 中国本土文化概念 | 第22-23页 |
2.1.2 中国本土文化精神价值 | 第23页 |
2.2 中国本土文化的意象分析 | 第23-26页 |
2.2.1 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 第24页 |
2.2.2 中国本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第24-25页 |
2.2.3 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审美意象 | 第25-26页 |
2.3 中国本土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演变 | 第28-37页 |
3.1 在原始符号和民俗吉祥元素图案的演变中升华的视觉传达设计 | 第28页 |
3.2 中国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运用中的兴起 | 第28-31页 |
3.2.1 中国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受青睐的原因 | 第29-30页 |
3.2.2 中国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过程 | 第30-31页 |
3.3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发展现状 | 第31-37页 |
3.3.1 当前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成果及案例分析 | 第31-35页 |
3.3.2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存在的不足 | 第35-37页 |
第4章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内涵特征 | 第37-45页 |
4.1 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价值体现 | 第37-39页 |
4.1.1 经济价值 | 第37-38页 |
4.1.2 社会价值 | 第38-39页 |
4.1.3 艺术价值 | 第39页 |
4.2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内在属性特征 | 第39-45页 |
4.2.1 基于本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气质内涵 | 第40-41页 |
4.2.2 基于本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的个性化特征 | 第41-42页 |
4.2.3 基于本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 | 第42-43页 |
4.2.4 基于本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文关怀 | 第43-45页 |
第5章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策略体系 | 第45-54页 |
5.1 中国本土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切合点 | 第45-46页 |
5.2 中国本土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技巧 | 第46-48页 |
5.2.1 本土文化元素构成视觉语言 | 第46-47页 |
5.2.2 视觉传达设计借移本土文化元素形式 | 第47-48页 |
5.3 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本土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 | 第48-54页 |
5.3.1 中国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元素 | 第48-49页 |
5.3.2 中国文化元素中的图形元素 | 第49-50页 |
5.3.3 形态优美的视觉传达构成方式 | 第50-52页 |
5.3.4 中国文化元素中的形象元素 | 第52-54页 |
第6章 本土文化元素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拓展重构 | 第54-66页 |
6.1 本土文化视觉元素的解构或重组 | 第54-56页 |
6.1.1 本土文化视觉元素与其它设计元素的部分置换与异性同构 | 第55页 |
6.1.2 本土文化符号构成形式的整体效应 | 第55-56页 |
6.2 本土文化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风格化和智性的深层挖掘 | 第56-60页 |
6.2.1 本土文化与先进科技知识融合 | 第57-58页 |
6.2.2 视觉传达设计新的造型语言与表达方式 | 第58-59页 |
6.2.3 视觉传达设计新的艺术定位和功能价值 | 第59-60页 |
6.3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本土化在未来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 第60-66页 |
6.3.1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必须表达中国的国家精神 | 第60-61页 |
6.3.2 本土化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与当前设计国际化的关系 | 第61-63页 |
6.3.3 正确处理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本土文化的视觉元素取舍 | 第63-6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研究成果 | 第66页 |
7.2 创新点 | 第66-67页 |
7.2.1 | 第66页 |
7.2.2 | 第66-67页 |
7.2.3 | 第67页 |
7.3 解决问题途径 | 第67页 |
7.3.1 | 第67页 |
7.3.2 | 第67页 |
7.3.3 | 第67页 |
7.4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