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第13-19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2.1.1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的研究 | 第13-15页 |
2.1.2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3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的研究 | 第16页 |
2.2 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6-17页 |
2.2.2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7页 |
2.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第3章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 第19-28页 |
3.1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3.1.1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3.1.2 青岛家电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2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23-28页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第23-24页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3.2.3 市场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测算 | 第28-35页 |
4.1 指标选取说明 | 第28-29页 |
4.1.1 研发环节的衡量指标 | 第28页 |
4.1.2 生产环节的衡量指标 | 第28页 |
4.1.3 销售环节的衡量指标 | 第28-29页 |
4.1.4 产业整体的衡量指标 | 第29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1页 |
4.3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 第31-34页 |
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1-32页 |
4.3.2 关联度的计算 | 第32-34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计算 | 第34-35页 |
第5章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5.1.1 变量选取及说明 | 第35-36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5.2 数据检验 | 第36-39页 |
5.2.1 描述性统计检验 | 第36-37页 |
5.2.2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5.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8-39页 |
5.3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9页 |
5.4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第6章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 第42-46页 |
6.1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42-43页 |
6.1.1 借助龙头企业研发实力,实现高端智能转型 | 第42页 |
6.1.2 构建立体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精细服务转型 | 第42页 |
6.1.3 发挥产业内企业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转型 | 第42-43页 |
6.2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 第43-44页 |
6.2.1 充分运用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升级 | 第43-44页 |
6.2.2 充分对接创新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升级 | 第44页 |
6.2.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创新差异化升级 | 第44页 |
6.3 青岛市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 第44-46页 |
6.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协同创新 | 第44-45页 |
6.3.2 完善政府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5页 |
6.3.3 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协调监督作用 | 第45-4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