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氧还原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1.3 氧还原催化剂的优选 | 第13-14页 |
1.4 氧还原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4.1 铂系及其他贵金属类催化剂 | 第14-15页 |
1.4.2 过渡金属类催化剂 | 第15-18页 |
1.4.3 无金属催化剂 | 第18-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1.5.1 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 第22页 |
1.5.2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表征方法 | 第24-29页 |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 主要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26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26页 |
2.3.3 拉曼光谱表征 | 第2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26-27页 |
2.3.5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7页 |
2.3.6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测试 | 第27页 |
2.4 电化学测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利用氢键有机框架制备高效氮掺杂的介孔碳催化剂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2.2 HOF和HOF-T的合成 | 第30-31页 |
3.2.3 HOF和HOF-T的表征 | 第31页 |
3.2.4 电化学测试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3.3.1 样品形貌、结构、组成分析 | 第31-38页 |
3.3.2 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38-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无模板法合成高效氮掺杂的介孔碳催化剂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N/PC前躯体的制备 | 第47页 |
4.2.2 N/PC-T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3 N/PC-T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页 |
4.2.4 电化学测试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4.3.1 样品形貌、结构、组成分析 | 第48-52页 |
4.3.2 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