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通风论文--矿井内气候条件与调节论文

高温深井巷道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1.1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第12-13页
    1.2 矿井的热害问题第13-15页
        1.2.1 淮南矿区热害概况第13-14页
        1.2.2 矿井地热的成因分析第14-15页
    1.3 矿井热害的主要危害第15页
    1.4 高温矿井常见的热害防治技术第15-19页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9-22页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9页
        1.5.2 论文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2页
2 深井巷道隔热材料的阻热机理和力学性能第22-28页
    2.1 围岩调热圈的形成第22页
    2.2 深井巷道的传热模式第22-23页
        2.2.1 干燥巷道的传热模式第22-23页
        2.2.2 潮湿巷道的传热模式第23页
    2.3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阻热机理第23-24页
    2.4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第24-26页
        2.4.1 导热系数的定义第24-25页
        2.4.2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第25-26页
    2.5 新型保温隔热混凝土的强度理论第26-28页
        2.5.1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理论第26-27页
        2.5.2 新型保温隔热混凝土强度理论第27页
        2.5.3 新型保温隔热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3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性能试验基础第28-44页
    3.1 原材料的选择第28-34页
        3.1.1 陶粒的选用第28-29页
        3.1.2 玻化微珠的选取第29-31页
        3.1.3 水泥砂子石子的选取第31-32页
        3.1.4 聚丙烯纤维第32页
        3.1.5 外加剂的选择第32-34页
    3.2 试验仪器的选用第34-41页
        3.2.1 试验制备及称量的设备第34页
        3.2.2 抗压强度试验设备第34-35页
        3.2.3 抗拉强度试验第35-36页
        3.2.4 导热系数的测量第36-41页
    3.3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第41-44页
        3.3.1 交试验设计第41-42页
        3.3.2 配合比设计第42-44页
4 粉煤灰陶粒憎水玻化微珠隔热混凝土性能研究第44-62页
    4.1 试验配合比设计第44-45页
    4.2 试验数据分析第45-59页
        4.2.1 容重及含水率的数据分析第45-47页
        4.2.2 导热系数分析第47-48页
        4.2.3 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分析第48-51页
        4.2.4 抗压强度分析第51-52页
        4.2.5 抗拉强度(劈裂试验)分析第52页
        4.2.6 新型保温隔热混凝土材料综合性能数据分析第52-59页
    4.3 基准试验最佳配合比分析第59-62页
        4.3.1 功效系数法第59-60页
        4.3.2 基准混凝土最佳配合比的确定第60-6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喷混凝土破裂过程声发射特征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稀土铕离子掺杂偏(焦)钒酸锌的溶剂热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