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浮选废水概述 | 第15-19页 |
1.1.1 浮选废水的产生及其特点 | 第15-16页 |
1.1.2 浮选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 第16页 |
1.1.3 浮选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6-19页 |
1.2 浮选药剂概述 | 第19-20页 |
1.2.1 浮选药剂的作用 | 第19页 |
1.2.2 浮选药剂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3 有机巯基类浮选药剂的性质 | 第20页 |
1.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概述 | 第20-21页 |
1.3.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性质 | 第20-21页 |
1.3.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危害 | 第21页 |
1.4 臭氧与臭氧工艺概述 | 第21-22页 |
1.4.1 臭氧概述 | 第21-22页 |
1.4.2 臭氧工艺概述 | 第22页 |
1.5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与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1.5.2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23页 |
1.5.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过程中碳元素的迁移特征 | 第24-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1.1 试验药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30页 |
2.2.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浓度测定 | 第26-28页 |
2.2.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模拟废水中碳元素理论值含量计算 | 第28-29页 |
2.2.3 总碳(TC)、无机碳(IC)、总有机碳(TOC)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2.3.1 氧化时间对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后碳元素的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过程中硫元素的迁移特征 | 第34-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 试验药剂及仪器 | 第34-35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3.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3.2.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浓度测定 | 第35页 |
3.2.2 模拟废水臭氧氧化过程中pH测定 | 第35-36页 |
3.2.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模拟废水中硫元素理论含量计算 | 第36页 |
3.2.4 硫酸根离子(SO_4~(2-))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3.3.1 氧化时间对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模拟废水pH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后硫元素的分布情况 | 第38-40页 |
3.3.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后pH下降的原因探讨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特征 | 第43-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1.1 试验药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5-50页 |
4.2.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模拟废水中氮元素理论含量计算 | 第45页 |
4.2.2 总氮(TN)、氨氮、硝酸根(NO_3~-)、亚硝酸根(NO_2)浓度测定 | 第45-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4.3.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后氮元素的分布情况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氧化降解路径分析 | 第53-6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5.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4-55页 |
5.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方法 | 第54页 |
5.2.2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5.3.1 臭氧氧化最终产物的GC/MS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5.3.2 臭氧氧化最终产物的LC/MS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5.3.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臭氧降解路径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臭氧氧化工艺在浮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61-69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6.1.1 实验水样 | 第61页 |
6.1.2 试验药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6.1.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62页 |
6.2 不同处理工艺实验 | 第62-63页 |
6.2.1 单一混凝沉淀实验 | 第62页 |
6.2.2 单一混凝沉淀实验 | 第62-63页 |
6.2.3 臭氧一混凝沉淀实验 | 第63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6.3.1 单一混凝沉淀实验 | 第63-64页 |
6.3.2 单一臭氧氧化实验 | 第64-65页 |
6.3.3 臭氧—混凝沉淀实验 | 第65-67页 |
6.4 机理探讨 | 第67-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一、结论 | 第69-70页 |
二、创新点 | 第70页 |
三、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