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6-25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20页 |
二、相关研究动态述评 | 第20-22页 |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架构 | 第22-24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5页 |
第一章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选择 | 第25-45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双轨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 第26-35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充分展现国家利益与政府意志 | 第26-29页 |
二、一元化的社会利益格局成为养老保险双轨运行的条件 | 第29-31页 |
三、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形成与发展 | 第31-35页 |
第二节 计划经济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 第35-39页 |
一、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划分 | 第35-37页 |
二、经济体制转轨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三、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践基础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并轨源于经济体制转轨 | 第39-45页 |
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成为并轨的基础 | 第40-41页 |
二、社会矛盾演变要求冲破双轨制养老保险的限制 | 第41-43页 |
三、养老保险并轨的发展路径 | 第43-45页 |
第二章 各相关利益主体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具有不同利益诉求 | 第45-66页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实质在于调整不同主体间利益关系 | 第45-49页 |
一、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于利益关系 | 第46-47页 |
二、养老保险改革的实质在于调整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各相关利益主体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的利益诉求 | 第49-66页 |
一、政府在多重身份下具有多重利益诉求 | 第50-56页 |
二、企业利益诉求在于通过经济上的减负实现发展 | 第56-60页 |
三、职工个人利益诉求集中体现在保障并改善自身生存发展状况 | 第60-66页 |
第三章 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方式下各利益主体间存在矛盾 | 第66-91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具有福利刚性特征是实现各利益主体诉求的前提 | 第66-68页 |
一、“福利刚性”的含义 | 第67页 |
二、养老保险具有“福利刚性”特征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并轨对不同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实际调整 | 第68-78页 |
一、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重置政府、企业、职工个人缴费责任 | 第68-74页 |
二、计发办法并轨细则对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的调整 | 第74-77页 |
三、统一制度框架下正式规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细则 | 第77-78页 |
第三节 现行并轨方案下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实现存在矛盾冲突 | 第78-91页 |
一、政府与企业利益诉求的实现存在矛盾冲突 | 第78-81页 |
二、政府与职工个人利益诉求的实现存在矛盾冲突 | 第81-87页 |
三、企业与职工个人利益诉求的实现存在矛盾冲突 | 第87-88页 |
四、分析养老保险并轨中各利益主体间矛盾体系 | 第88-91页 |
第四章 完善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解决各利益主体间矛盾 | 第91-111页 |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优化养老保险并轨大环境 | 第91-100页 |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同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第92-94页 |
二、依托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养老保险运作理念 | 第94-95页 |
三、以民主化的程序和方式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 第95-100页 |
第二节 重新界定并规范政府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 | 第100-107页 |
一、分离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理顺养老保险管理体系 | 第100-104页 |
二、发挥财政的基础性作用充实养老保险资金 | 第104-107页 |
第三节 以企业年金为核心推动建设“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 第107-111页 |
一、构建第二支柱养老保险的核心在于职工企业年金 | 第107-108页 |
二、加强企业年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与职工参保积极性 | 第108-109页 |
三、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导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 | 第109页 |
四、细化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方案并强化监督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