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7页 |
第二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7-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一、文化旅游 | 第8页 |
二、旅游纪念品 | 第8-9页 |
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 | 第9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从精神经济学角度界定文化旅游纪念品 | 第11-13页 |
一、文化旅游 | 第11-12页 |
二、文化旅游纪念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属性及构成要素 | 第13-14页 |
一、价值属性 | 第13-14页 |
二、构成要素 | 第14页 |
第三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质 | 第14-16页 |
一、文化特质 | 第14-15页 |
二、创意特质 | 第15页 |
三、功能特质 | 第15-16页 |
第四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分类 | 第16-18页 |
一、准精神文化旅游纪念品 | 第16-17页 |
二、物质文化旅游纪念品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路径及影响因素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路径 | 第18-19页 |
一、文化旅游纪念品主题的确立 | 第18页 |
二、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 第18页 |
三、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成形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主题的确立 | 第19-23页 |
一、文化资源分析 | 第19-21页 |
二、旅游者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 第23-26页 |
一、设计要素 | 第23-24页 |
二、设计思路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一、景区管理组织 | 第26-27页 |
二、其他调节因素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移植策略 | 第28-30页 |
一、移植策略的含义 | 第28-29页 |
二、移植策略的运用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重构策略 | 第30-32页 |
一、重构策略的含义 | 第30页 |
二、重构策略的运用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新创策略 | 第32-34页 |
一、新创策略的含义 | 第32页 |
二、新创策略的运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山陵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研究 | 第34-43页 |
第一节 中山陵景区文化资源分析 | 第34-35页 |
一、中山陵景区资源分析 | 第34页 |
二、中山陵景区资源文化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中山陵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中山陵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 第36-40页 |
一、中山陵游客组成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二、中山陵游客消费习惯分析 | 第37-39页 |
三、中山陵游客购买行为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中山陵文化纪念品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40-43页 |
一、中山陵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中山陵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一、文化旅游纪念品是一种文化衍生品 | 第43页 |
二、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的结合过程 | 第43页 |
三、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三种开发策略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附录一:中山陵园风景区旅游纪念品调查问卷表 | 第48-49页 |
附录二:中山陵园管理局经营处副处长采访资料整理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