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陕西安康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难点与创新 | 第13-15页 |
1.4.1 难点 | 第13页 |
1.4.2 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15页 |
2.1.2 贫困 | 第15-16页 |
2.1.3 精准扶贫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2.1 参与式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21页 |
第三章 陕西安康精准扶贫的成效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3.1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调查分析 | 第21-25页 |
3.1.1 调查背景 | 第21页 |
3.1.2 调研数据 | 第21-25页 |
3.2 陕西安康的扶贫现状调查 | 第25-28页 |
3.2.1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5页 |
3.2.2 扶贫情况 | 第25-26页 |
3.2.3 扶贫成效分析 | 第26-28页 |
3.3 陕西安康的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 第28-31页 |
3.3.1 识别困难 | 第28页 |
3.3.2 产业结构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3.3.3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 第29页 |
3.3.4 政府“独木难支”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1-39页 |
4.1 国外的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4.1.1 美国“向贫困挑战计划” | 第31-32页 |
4.1.2 印度“绿色革命” | 第32-33页 |
4.2 国内的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4.2.1 太行山区的“岗底模式” | 第33-34页 |
4.2.2 榕江县“小区扶贫” | 第34-35页 |
4.2.3 西南地区旅游开发扶贫 | 第35-36页 |
4.3 国内外扶贫开发模式的的经验总结 | 第36-39页 |
第五章 对策与思考 | 第39-49页 |
5.1 建立科学的精准识别方式 | 第39-40页 |
5.1.1 建立健全扶贫对象的识别机制 | 第39页 |
5.1.2 构建全国联网的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 第39-40页 |
5.2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 第40-42页 |
5.2.1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优化调整 | 第40-41页 |
5.2.2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链 | 第41-42页 |
5.2.3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技术支持 | 第42页 |
5.3 完善社会精准管理 | 第42-45页 |
5.3.1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42-43页 |
5.3.2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43-44页 |
5.3.3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 第44-45页 |
5.3.4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第45页 |
5.4 营造精准帮扶大发展 | 第45-49页 |
5.4.1 做好专项扶贫 | 第45-46页 |
5.4.2 推动行业扶贫 | 第46-47页 |
5.4.3 带动社会扶贫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