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RCS混合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的实习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RC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第11-12页
        1.2.2 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第12-17页
    1.3 各国规范关于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方法第17-18页
    1.4 存在的问题和本文要研究的内容第18-20页
        1.4.1 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RCS空间梁柱组合体试件破坏机制试验第20-30页
    2.1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20-27页
        2.1.1 梁柱构件设计第20-23页
        2.1.2 节点设计第23-25页
        2.1.3 试件制作第25-26页
        2.1.4 材性第26-27页
    2.2 试验测试方案第27-28页
    2.3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28-29页
        2.3.1 加载装置第28-29页
        2.3.2 加载制度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RCS空间梁柱组合体试件破坏机制试验结果分析第30-59页
    3.1 试件破坏过程第30-49页
        3.1.1 试件RCS-S1第30-33页
        3.1.2 试件RCS-S2第33-37页
        3.1.3 试件RCS-S3第37-41页
        3.1.4 试件RCS-S4第41-44页
        3.1.5 试件RCS-S5第44-47页
        3.1.6 试件RCS-6第47-49页
    3.2 承载力比对破坏机制的影响第49-50页
    3.3 柱梁抗弯承载力比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0-57页
        3.3.1 滞回曲线第50-52页
        3.3.2 骨架曲线第52-53页
        3.3.3 承载力退化第53-54页
        3.3.4 刚度退化第54-55页
        3.3.5 位移延性第55-56页
        3.3.6 耗能特性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RCS空间梁柱组合体试件破坏机制有限元参数分析第59-76页
    4.1 有限元软件介绍第59-60页
    4.2 RCS空间梁柱组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0-66页
        4.2.1 混凝土拉、压本构模型第60-61页
        4.2.2 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第61-62页
        4.2.3 混凝土本构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输入第62-63页
        4.2.4 钢材、钢筋本构模型第63-64页
        4.2.5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第64页
        4.2.6 接触设置第64-65页
        4.2.7 边界条件和荷载第65页
        4.2.8 分析步及输出的设置第65-66页
    4.3 有限元建模有效性的试验验证第66-68页
        4.3.1 滞回曲线对比分析第66页
        4.3.2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第66-67页
        4.3.3 骨架曲线特征点对比分析第67-68页
    4.4 柱梁抗弯承载力比的补充分析第68-74页
        4.4.1 柱梁抗弯承载力比为1.1时第68-71页
        4.4.2 柱梁抗弯承载力比为1.8时第71-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基于“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第76-81页
    5.1 基于“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设计步骤第76-77页
    5.2 RCS混合结构“节点”的设计建议第77页
    5.3 柱端弯矩的调整第77-78页
    5.4 RCS混合结构梁柱配钢及配筋计算方法第78-80页
        5.4.1 组合梁配钢计算建议方法第78-79页
        5.4.2 混凝土柱配筋计算建议方法第79-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本文主要成果总结第81-82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录第90页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参与并发表的论文第90页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租赁型旧厂房loft模式内部空间节能改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