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高效催化剂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二甲醚性质及应用第17-19页
    1.3 二甲醚重整制氢工艺第19-22页
        1.3.1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第19-21页
        1.3.2 二甲醚部分氧化制氢第21页
        1.3.3 二甲醚自热重整制氢第21页
        1.3.4 二甲醚二氧化碳重整制氢第21-22页
        1.3.5 二甲醚等离子体重整制氢第22页
    1.4 二甲醚重整制氢催化剂第22-38页
        1.4.1 固体酸催化剂第22-30页
            1.4.1.1 氧化铝催化剂第23-25页
            1.4.1.2 分子筛催化剂第25-26页
            1.4.1.3 二甲醚水解机理研究第26-28页
            1.4.1.4 固体酸催化研究第28-30页
        1.4.2 金属催化剂第30-38页
            1.4.2.1 贵金属催化剂第31-33页
            1.4.2.2 非贵金属催化剂第33-38页
    1.5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第38-39页
        1.5.1 催化剂失活第38页
        1.5.2 催化剂再生第38-39页
    1.6 新型催化材料第39-42页
        1.6.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39页
        1.6.2 碳纳米管第39-40页
        1.6.3 多孔阳极氧化铝第40-41页
        1.6.4 泡沫金属第41-42页
    1.7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第42-44页
        1.7.1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42-43页
        1.7.2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43-44页
第二章 实验及表征方法第44-50页
    2.0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4-45页
    2.1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45-46页
    2.2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46-50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6-47页
        2.2.2 N_2吸附-脱附分析第47页
        2.2.3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47页
        2.2.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47页
        2.2.5 程序升温还原测试(H_2-TPR)第47页
        2.2.6 N_2O滴定第47-48页
        2.2.7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48页
        2.2.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第48页
        2.2.9 吡啶吸附红外测试(Pyridine-TPD)第48页
        2.2.10 27Al固体核磁共振分析(~(27)Al MAS NMR)第48页
        2.2.11 热重分析(TGA)第48页
        2.2.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第48-50页
第三章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模拟与分析第50-59页
    3.0 引言第50页
    3.1 Aspen Plus简介第50-51页
    3.2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热力学模型构建第51-54页
    3.3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Aspen Plus模拟第54-58页
        3.3.1 平衡积碳量第54-55页
        3.3.2 二甲醚平衡转化率、氢气收率及CO选择性第55-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介孔Cu基双功能催化剂及其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研究第59-83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2页
        4.2.1 催化剂制备第59-62页
            4.2.1.1 Cu-Al_2O_3双功能催化剂制备第60-61页
            4.2.1.2 Cu-SiO_2-Al_2O_3双功能催化剂制备第61-62页
        4.2.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62页
        4.2.3 催化剂表征第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82页
        4.3.1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62-67页
            4.3.1.1 7.5Cu-MA-T催化剂的表征第62-66页
            4.3.1.2 7.5Cu-MA-T催化剂的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第66-67页
        4.3.2 Cu负载量的影响第67-71页
            4.3.2.1 xCu-MA-700 催化剂的表征第67-70页
            4.3.2.2 xCu-MA-700 催化剂的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第70-71页
        4.3.3 SiO_2修饰的Cu-γ-Al_2O_3催化剂第71-82页
            4.3.3.1 7.5Cu-ySiO_2-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第72-79页
            4.3.3.2 7.5Cu-ySiO_2-Al_2O_3催化剂的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第79-81页
            4.3.3.3 7.5Cu-ySi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稳定性和反应再生性能研究第81-82页
    4.4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低硅铝比多级孔H-ZSM-5 分子筛合成及其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研究第83-98页
    5.1 前言第83-84页
    5.2 实验部分第84-86页
        5.2.1 催化剂制备第84-85页
            5.2.1.1 多级孔H-ZSM-5 分子筛合成第84-85页
            5.2.1.2 传统H-ZSM-5(30)分子筛合成第85页
            5.2.1.3 共沉淀法制备CuZnPrCe金属催化剂第85页
        5.2.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85页
        5.2.3 催化剂表征第85-8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6-96页
        5.3.1 P123介孔模板剂第86-88页
        5.3.2 PEG模板剂第88-90页
        5.3.3 蔗糖模板剂第90-94页
        5.3.4 低硅铝比多级孔H-ZSM-5 分子筛的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反应性能第94-96页
    5.4 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Zn封装的纳米HZSM-5 分子筛合成及其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研究第98-114页
    6.1 前言第98页
    6.2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6.2.1 催化剂制备第98-100页
            6.2.1.1 ZIF-8 合成第98-99页
            6.2.1.2 Zn@nHZ分子筛合成第99页
            6.2.1.3 传统Zn/H-ZSM-5 合成第99-100页
        6.2.2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100页
        6.2.3 催化剂表征第10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0-112页
        6.3.1 Zn@nHZ的生长机理研究第100-105页
        6.3.2 模板剂ZIF-8 添加量的影响第105-110页
        6.3.3 Zn@nHZ30-y催化剂的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第110-112页
    6.4 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7.1 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7.2 本工作创新点第115-116页
    7.3 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附件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质素热解过程化学键的断裂规律与产物调控途径
下一篇:类石墨相氮化碳的骨架调控及其在光解水制氢中催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