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评体系的构建 | 第11-13页 |
1.2.2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文章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贸易便利化概述 | 第18-19页 |
2.1.1 贸易便利化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联系及区别 | 第18-19页 |
2.2 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关税同盟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自由贸易区理论 | 第21页 |
2.2.4 共同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3 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 | 第22-34页 |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进和升级进程 | 第22-23页 |
3.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 第22页 |
3.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 | 第22-23页 |
3.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态势 | 第23-29页 |
3.2.1 中国与东盟总体双边贸易发展态势 | 第23-25页 |
3.2.2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发展态势 | 第25-29页 |
3.3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推进面临的问题 | 第29-34页 |
3.3.1 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 | 第29-30页 |
3.3.2 关税下降空间有限 | 第30-34页 |
4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评与对比分析 | 第34-46页 |
4.1 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4.1.1 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4.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5-36页 |
4.2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 | 第36-38页 |
4.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7页 |
4.2.2 测算公式 | 第37-38页 |
4.2.3 测算结果 | 第38页 |
4.3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比分析 | 第38-44页 |
4.3.1 整体水平分析 | 第38-39页 |
4.3.2 单一指标分析 | 第39-44页 |
4.4 贸易便利化促进出口贸易的方式渠道 | 第44-46页 |
5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5.1 模型的构建与假设的提出 | 第46-47页 |
5.2 变量含义与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5.3.1 整体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5.3.2 单一指标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5.4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 第53-56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