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王鼎钧散文爱的哲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现状第8-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第1章 爱的哲学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第12-30页
    1.1 爱的哲学的内涵及变迁第12-17页
        1.1.1 爱的哲学的内涵第12-15页
        1.1.2 爱的哲学的变迁第15-17页
    1.2 爱国——个人与国家的聚散变迁第17-21页
        1.2.1 对故乡的牵绊之爱第17-19页
        1.2.2 对“异乡”的真诚之爱第19-21页
    1.3 爱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第21-23页
    1.4 爱人生——自我与人生的关系第23-30页
        1.4.1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第23-26页
        1.4.2 坚守道德立场弘扬人性之善第26-30页
第2章 爱的哲学的成因第30-40页
    2.1 基督教信仰的影响第30-34页
        2.1.1 王鼎钧母亲宗教信仰的影响第30-31页
        2.1.2 王鼎钧对基督教的理解第31-34页
    2.2 孔孟文化的熏陶第34-35页
    2.3 党化教育的接受第35-37页
    2.4 释迦佛教的互补第37-40页
第3章 散文形式美与爱的哲学的结合第40-52页
    3.1 诗化散文“意象”与爱的哲学的关联第40-44页
        3.1.1 自然意象与爱的哲学互相印照第41-43页
        3.1.2 人文意象与爱的哲学的表达第43-44页
    3.2 小说体散文“故事性”与爱的哲学的关系第44-49页
        3.2.1 散文“故事性”与乡愁美学的结合第45-47页
        3.2.2 散文“故事性”与“爱人”哲学的互动第47-49页
    3.3 寓言体散文“寓意象征”与人性之善的启迪第49-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和《无声告白》的互文性阐释
下一篇:《聚会》中的爱尔兰文化身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