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介孔TiO_2空心球概况 | 第11-21页 |
1.2.1 介孔TiO_2空心球特征 | 第11-12页 |
1.2.2 介孔TiO_2空心球光催化机理 | 第12-13页 |
1.2.3 介孔TiO_2空心球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2.4 介孔TiO_2空心球应用 | 第17-21页 |
1.3 介孔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21-29页 |
1.3.1 黑二氧化钛材料 | 第21-23页 |
1.3.2 贵金属掺杂 | 第23-25页 |
1.3.3 非金属掺杂 | 第25-27页 |
1.3.4 半导体复合 | 第27-2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29-3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31-3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2-35页 |
2.3.1 广角X射线衍射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RD) | 第32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第32-33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 第33页 |
2.3.4 拉曼光谱 (Raman spectroscopy) | 第33页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UV-vis DRS) | 第33页 |
2.3.6 表面光电压谱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SPS) | 第33页 |
2.3.7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第33-34页 |
2.3.8 比表面积测试 (Brunauer–Emmett–Teller specific surface area,BET) | 第34页 |
2.3.9 扫描开尔文探针 ( Scanning Kelvin Probe, SKP) | 第34页 |
2.3.10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 第34-35页 |
第3章 高热稳定介孔TiO_2空心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介孔二氧化钛空心球的的制备 | 第36页 |
3.2.2 高热稳定介孔二氧化钛空心球的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37-45页 |
3.3.2 光催化及光电催化测试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第4章 高热稳定介孔黑TiO_2空心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71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高热稳定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的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调控高热稳定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的尺寸及壁厚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70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52-64页 |
4.3.2 光催化及光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64-70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第5章 高热稳定介孔黑TiO_2-Ag空心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71-82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5.2.1 高热稳定介孔TiO_2空心球的制备 | 第71-72页 |
5.2.2 真空诱导辅助法制备介孔黑TiO_2-Ag空心球复合体 | 第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5.3.1 结构表征 | 第72-79页 |
5.3.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