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民生财政支出理论基础与实证方法 | 第22-31页 |
2.1 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 | 第22-23页 |
2.1.1 公共财政的涵义 | 第22页 |
2.1.2 民生财政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 民生财政支出理论 | 第23-25页 |
2.2.1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2.3 财政支出效率理论 | 第24-25页 |
2.3 民生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2.3.1 DEA模型实证方法 | 第25-27页 |
2.3.2 Malmquist指数实证方法 | 第27-31页 |
第3章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3.1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 第31-33页 |
3.1.1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现状 | 第31-32页 |
3.1.2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状 | 第32-33页 |
3.2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成就 | 第33-34页 |
3.2.1 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 第33页 |
3.2.2 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 第33-34页 |
3.2.3 逐步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 | 第34页 |
3.3 山西省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3.1 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 | 第35页 |
3.3.2 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5-36页 |
3.3.3 缺少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保障 | 第36-37页 |
第4章 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分析 | 第37-47页 |
4.1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 第37-39页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页 |
4.1.2 投入指标选取说明 | 第37页 |
4.1.3 输出指标选取说明 | 第37-39页 |
4.2 数据来源与模型导向选取 | 第39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2.2 模型导向选取 | 第39页 |
4.3 民生财政支出静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 | 第39-45页 |
4.3.1 民生财政支出技术效率分析 | 第39-41页 |
4.3.2 民生财政支出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1-43页 |
4.3.3 民生财政支出规模效率分析 | 第43-44页 |
4.3.4 民生财政支出规模报酬状况分析 | 第44-45页 |
4.4 静态效率分析结论 | 第45-47页 |
4.4.1 普遍存在民生财政支出低效率问题 | 第45-46页 |
4.4.2 存在规模报酬状况不均衡问题 | 第46-47页 |
第5章 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分析 | 第47-54页 |
5.1 指标选取说明 | 第47页 |
5.1.1 时间跨度选择 | 第47页 |
5.1.2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择 | 第47页 |
5.2 民生财政支出动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 | 第47-52页 |
5.2.1 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 第47-49页 |
5.2.2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 第49-50页 |
5.2.3 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 第50-51页 |
5.2.4 综合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 第51-52页 |
5.3 动态效率分析结论 | 第52-54页 |
5.3.1 各地市间民生财政支出效率不均衡 | 第52-53页 |
5.3.2 地市内部民生财政支出各领域效率不平衡 | 第53-54页 |
第6章 提高山西省各地市民生财政支出绩效的对策 | 第54-58页 |
6.1 优化民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 | 第54页 |
6.2 因地制宜提高民生财政支出绩效 | 第54-55页 |
6.3 兼顾经济建设和民生财政建设发展 | 第55页 |
6.4 健全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 | 第55-56页 |
6.5 完善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1、结论 | 第58页 |
2、展望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7页 |
附录1 各地市教育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第59-61页 |
附录2 各地市医疗卫生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第61-63页 |
附录3 各地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第63-65页 |
附录4 各地市综合民生财政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