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民工及工伤保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对农民工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工伤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3 工伤保险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4 工伤预防的定义 | 第21页 |
2.2 工伤预防的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1 安全金字塔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安全效益规律 | 第22页 |
2.3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 第24-37页 |
3.1 南宁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介绍 | 第24-26页 |
3.2 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现状 | 第26-30页 |
3.2.1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事故情况及发生原因 | 第26-28页 |
3.2.2 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 第28-30页 |
3.3 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3.3.1 南宁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2 建筑业工伤保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第四章 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研究 | 第37-54页 |
4.1 国外的工伤保险制度 | 第37-39页 |
4.1.1 德国模式 | 第37-38页 |
4.1.2 美国模式 | 第38页 |
4.1.3 日本模式 | 第38-39页 |
4.2 国外模式对我国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的启示 | 第39-41页 |
4.3 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改进建议 | 第41-54页 |
4.3.1 建立工伤预防机制 | 第41-45页 |
4.3.2 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 | 第45-49页 |
4.3.3 合理利用工伤预防费 | 第49-54页 |
第五章 建筑业工伤保险制度改进的实证分析 | 第54-61页 |
5.1 X项目基本概况 | 第54页 |
5.2 项目安全状况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4-58页 |
5.3 基于评价模型的工伤保险制度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58-61页 |
5.3.1 评价结果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5.3.2 应用效果分析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