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无线局域网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行文安排 | 第13-15页 |
| 2 IEEE802.11ac标准物理层结构及信道模型 | 第15-31页 |
| 2.1 IEEE802.11ac标准概述 | 第15-22页 |
| 2.1.1 IEEE802.11ac标准帧结构 | 第16-20页 |
| 2.1.2 IEEE802.11ac发射机结构 | 第20-22页 |
| 2.2 IEEE802.11 标准信道模型 | 第22-27页 |
| 2.2.1 MIMO信道模型 | 第22-23页 |
| 2.2.2 TGac信道模型 | 第23-27页 |
| 2.3 MIMO-OFDM系统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2.3.1 OFDM原理 | 第27-29页 |
| 2.3.2 MIMO-OFDM原理 | 第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基于训练序列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 第31-53页 |
| 3.1 IEEE802.11ac接收机方案 | 第31-36页 |
| 3.1.1 IEEE802.11ac接收机结构 | 第31-34页 |
| 3.1.2 IEEE802.11ac信道估计方案 | 第34-36页 |
| 3.2 信道估计算法 | 第36-40页 |
| 3.2.1 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 第36-37页 |
| 3.2.2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算法 | 第37页 |
| 3.2.3 LS准则下基于DFT信道估计算法 | 第37-40页 |
| 3.3 基于L-LTF序列的信道估计 | 第40-46页 |
| 3.3.1 L-LTF信号结构 | 第40-42页 |
| 3.3.2 L-LTF信道估计与均衡 | 第42-46页 |
| 3.4 基于VHT-LTF序列的信道估计 | 第46-52页 |
| 3.4.1 VHT-LTF信号结构 | 第46-48页 |
| 3.4.2 VHT-LTF信道估计 | 第48-5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导频信道估计算法在IEEE802.11ac中适用性研究 | 第53-63页 |
| 4.1 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与插值算法 | 第53-57页 |
| 4.1.1 常见的导频图案 | 第53页 |
| 4.1.2 导频信道估计算法 | 第53-55页 |
| 4.1.3 导频信道插值算法 | 第55-57页 |
| 4.2 导频信道估计在IEEE802.11ac接收机中的适用性 | 第57-62页 |
| 4.2.1 IEEE802.11ac导频结构 | 第57-60页 |
| 4.2.2 导频信道估计与均衡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IEEE802.11ac MIMO信道均衡算法 | 第63-71页 |
| 5.1 MIMO信道均衡 | 第63-65页 |
| 5.1.1 ZF均衡 | 第64页 |
| 5.1.2 MMSE均衡 | 第64-65页 |
| 5.2 非线性均衡 | 第65-69页 |
| 5.2.1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65-66页 |
| 5.2.2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66-67页 |
| 5.2.3 IEEE802.11ac信道均衡算法及其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6 IEEE802.11ac单用户物理层链路仿真 | 第71-77页 |
| 6.1 仿真模型 | 第71-72页 |
| 6.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 6.2.1 不同信道估计与均衡方法下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 6.2.2 不同信道模型下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 6.2.3 不同MCS下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77页 |
| 7.2 展望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附录 | 第85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目录 | 第85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