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土体压缩 e-p 曲线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正常固结土的 e-lgp 曲线模型 | 第13页 |
1.2.2 土体压缩 e-lgp 曲线的分段函数模型 | 第13-15页 |
1.2.3 基于多项式的样条插值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1.2.4 基于双曲线方程的 e-p 曲线模型 | 第16页 |
1.2.5 基于弹塑性微元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土体压缩过程模拟方法 | 第16-17页 |
1.2.6 其它 e-p 曲线模型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第2章 土的压缩特性 | 第20-35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土的压缩性 | 第20-21页 |
2.3 土的压缩试验及其压缩性指标 | 第21-34页 |
2.3.1 完全侧限压缩试验 | 第21-23页 |
2.3.2 土的压缩系数 | 第23-24页 |
2.3.3 土的压缩指数 | 第24-25页 |
2.3.4 土的压缩模量 | 第25-27页 |
2.3.5 土的回弹曲线 | 第27-28页 |
2.3.6 土的弹性模量 | 第28-31页 |
2.3.7 土的变形模量 | 第31-32页 |
2.3.8 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土的初始压缩 e-p 曲线模型 | 第35-49页 |
3.1 概述 | 第35页 |
3.2 土的初始压缩 e-p 曲线模型 | 第35-40页 |
3.2.1 土所受压力与压缩应变关系的双曲线模型 | 第35-37页 |
3.2.2 土的压缩变形机理与特征 | 第37-38页 |
3.2.3 完全侧限条件下土体压缩的基本假定 | 第38-39页 |
3.2.4 初始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 初始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40-43页 |
3.3.1 参数 A 的确定方法 | 第40-41页 |
3.3.2 参数 B 的确定方法 | 第41-43页 |
3.4 初始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工程实例分析 | 第43-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土的再压缩 e-p 曲线模型 | 第49-64页 |
4.1 概述 | 第49页 |
4.2 应力历史和先期固结压力 | 第49-50页 |
4.3 土的初始压缩与再压缩的区别 | 第50-52页 |
4.4 土的再压缩 e-p 曲线模型 | 第52-54页 |
4.5 再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54-61页 |
4.5.1 再压缩土初始孔隙比的确定方法 | 第54-57页 |
4.5.2 模型参数 A′的确定方法 | 第57-59页 |
4.5.3 模型参数 B′的确定方法 | 第59-60页 |
4.5.4 压缩系数a′_(1-2)的确定方法 | 第60-61页 |
4.6 再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工程实例分析 | 第61-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土体压缩 e-p 曲线模型的工程应用研究 | 第64-71页 |
5.1 概述 | 第64页 |
5.2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64-65页 |
5.3 e-p 曲线模型在地基沉降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 第65-69页 |
5.3.1 基于本文 e-p 曲线模型推导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5.3.2 分析过程及计算结果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