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悼》看奥尼尔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承与超越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古希腊命运悲剧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古希腊命运悲剧的起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一、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 | 第15-16页 |
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命运观 | 第16-17页 |
三、欧里庇德斯的悲剧命运观 | 第17页 |
四、三大悲剧家命运观的嬗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悲悼》三部曲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承 | 第19-23页 |
第一节 悲剧主题的传承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悲剧题材情节及人物的借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悲剧创作风格与技巧的沿袭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悲悼》三部曲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超越 | 第23-42页 |
第—节 植根于美国本土的家族悲剧与个体悲剧 | 第23-32页 |
一、家族悲剧 | 第23-26页 |
二、个体悲剧 | 第26-32页 |
第二节 从个体到群体的压抑与抗争 | 第32-42页 |
一、从个体到群体的内心压抑表现 | 第32-40页 |
二、从个体到群体的隐性抗争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接受与发展 | 第42-45页 |
第一节 拷问生活背后的神秘力量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