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四梦”传播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第一章 “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 | 第17-33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传统印行方式和文化的初步交流 | 第17-23页 |
一、盛极一时的明清 “临川四梦”文本传播 | 第19-22页 |
二、 “临川四梦”在海外的文本传播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近代传媒的推动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 第23-28页 |
一、民国学者对 “临川四梦”的贡献 | 第25-26页 |
二、民国时期 “临川四梦”的海外传播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当代文本传播的多元化与国际化 | 第28-33页 |
一、新媒体对 “临川四梦”的推广 | 第28-30页 |
二、 “临川四梦”文本传播的国际化 | 第30-33页 |
第二章 “临川四梦”的舞台传播 | 第33-49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舞台传播的差异化 | 第33-37页 |
一、 “临川四梦”舞台演出的不均衡性 | 第33-35页 |
二、艺人对 “临川四梦”舞台传播的推动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衰微与挣扎 | 第37-42页 |
一、报纸广告对 “临川四梦”舞台传播的促进 | 第38-40页 |
二、昆曲界的 “临川四梦”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当代舞台传播的多元化 | 第42-49页 |
一、传播形式、途径的多样化 | 第42-45页 |
二、舞台实践的丰富化与争议 | 第45-49页 |
第三章 “临川四梦”的批评、研究传播 | 第49-65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临川四梦”评点传播的异军突起 | 第49-53页 |
一、文人批评的形式及内容 | 第49-51页 |
二、女性批评者的独秀于林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临川四梦”研究视野的开放性 | 第53-59页 |
一、研究理论的转型 | 第53-55页 |
二、兼顾中西视野的批评话语的转变 | 第55-59页 |
第三节 当代 “临川四梦”研究的全面化与国际化 | 第59-65页 |
一、 “临川四梦”国内研究的百家争鸣 | 第59-62页 |
二、 “临川四梦”国际交流和研究的百花齐放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