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钴基水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水氧化简介第8-9页
        1.2.1 光催化水氧化第8页
        1.2.2 电催化水氧化第8-9页
        1.2.3 光电催化水氧化第9页
        1.2.4 化学催化水氧化第9页
    1.3 贵金属水氧化催化剂第9-12页
        1.3.1 Ru催化剂第9-11页
        1.3.2 Ir催化剂第11-12页
    1.4 非贵金属水氧化催化剂第12-16页
        1.4.1 Mn催化剂第12-13页
        1.4.2 Fe催化剂第13页
        1.4.3 Cu催化剂第13页
        1.4.4 Co催化剂第13-16页
    1.5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Co@CoO的合成与光驱动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第18-47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部分第18-23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18-19页
        2.2.2 Co@CoO的合成第19-20页
        2.2.3 光敏剂的合成第20页
        2.2.4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第20-21页
        2.2.5 光谱测试第21页
        2.2.6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21-22页
        2.2.7 循环伏安曲线(CV)测试第22页
        2.2.8 阻抗(EIS)测试第22页
        2.2.9 催化剂循环催化测试第22页
        2.2.10 回收固体颗粒表征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46页
        2.3.1 Co@CoO的合成和表征第23-26页
        2.3.2 Co@CoO的电化学性质第26-27页
        2.3.3 Co@CoO光驱动催化水氧化实验第27-33页
        2.3.4 pH值、缓冲体系、S_2O_8~(2-)的浓度、光敏剂类型对光驱动水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3-37页
        2.3.5 初始量子效率计算第37-38页
        2.3.6 光敏剂分解的研究第38页
        2.3.7 催化剂1循环使用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8-39页
        2.3.8 不同含钴催化剂催化水氧化反应对比第39-41页
        2.3.9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第41-46页
        2.3.10 机理研究第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Co-MOF-74 的合成与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第47-59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3.2.1 仪器第48页
        3.2.2 Co-MOF-74 的合成第48-49页
        3.2.3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的评价和表征技术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3.3.1 Co-MOF-74 的合成与表征第49-50页
        3.3.2 Co-MOF-74 的电化学性质第50-51页
        3.3.3 催化剂的量、pH值、缓冲体系、光敏剂类型对光驱动催化水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第51-54页
        3.3.4 初始量子效率计算第54页
        3.3.5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第54-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Na_7H_(10)[Co_6(H_2O)_2(PW_9O_(34))_2(PW_6O_(26))]·30H_2O的合成及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第59-73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60页
        4.2.2 Na_7H_(10)[Co_6(H_2O)_2(PW_9O_(34))_2(PW_6O_(26))]·30H_2O的合成第60页
        4.2.3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第60-61页
        4.2.4 循环伏安曲线(CV)测试第61页
        4.2.5 光谱测试第61-62页
        4.2.6 丙酮沉淀法回收催化剂第62页
        4.2.7 THpNO3的合成第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2页
        4.3.1 Na_7H_(10)[Co_6(H_2O)_2(PW_9O_(34))_2(PW_6O_(26))]·30H_2O的合成与表征第62-63页
        4.3.2 Na_7H_(10)[Co_6(H_2O)_2(PW_9O_(34))_2(PW_6O_(26))]·30H_2O的电化学性质第63-64页
        4.3.3 催化剂浓度、pH值、缓冲体系、S_2O_8~(2-)的浓度以及光敏剂类型对光驱动催化水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第64-68页
        4.3.4 初始量子效率计算第68页
        4.3.5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第68-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73-76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研究生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三种不同MOFs为前躯体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聚丙烯酰胺溶液非常温光谱特性及其含量光学表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