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 1.1 透镜天线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 1.2 透镜天线及波束赋形的国内外现状 | 第18-26页 |
| 1.2.1 透镜天线的国内外现状 | 第18-21页 |
| 1.2.2 反射阵天线的国内外现状 | 第21-25页 |
| 1.2.3 天线波束赋形的国内外现状 | 第25-26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框架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透镜天线和反射阵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29-47页 |
| 2.1 引言 | 第29页 |
| 2.2 反射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 | 第29-36页 |
| 2.2.1 反射阵列天线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 2.2.2 平面反射阵列的相位补偿原理 | 第30-33页 |
| 2.2.3 基本单元相移特性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 2.2.4 平面反射阵列口径效率 | 第35-36页 |
| 2.3 透镜天线的基本原理 | 第36-45页 |
| 2.3.1 透镜天线的基本设计原理 | 第36-37页 |
| 2.3.2 几何光学定理 | 第37-41页 |
| 2.3.3 射线追踪法 | 第41-42页 |
| 2.3.4 口径天线辐射场 | 第42-4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基于多谐振共形环的平面反射阵研究 | 第47-65页 |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 3.2 多谐振共形环单元设计 | 第48-53页 |
| 3.2.1 单元结构 | 第48-49页 |
| 3.2.2 参数分析 | 第49-53页 |
| 3.3 多谐振共形环平面反射阵设计 | 第53-58页 |
| 3.3.1 平面反射阵的馈源设计 | 第54-55页 |
| 3.3.2 基于Python与HFSS的联合设计仿真 | 第55-56页 |
| 3.3.3 9X9平面反射阵设计 | 第56-58页 |
| 3.4 平面反射阵的优化 | 第58-64页 |
| 3.4.1 遗传算法及其特点 | 第58-60页 |
| 3.4.2 平面反射阵方向图优化设计 | 第60-6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H面喇叭透镜天线设计 | 第65-77页 |
| 4.1 引言 | 第65页 |
| 4.2 H面喇叭天线设计 | 第65-68页 |
| 4.3 介质透镜天线设计 | 第68-72页 |
| 4.4 加入匹配层的介质透镜天线设计 | 第72-75页 |
| 4.5 介质单元制作工艺 | 第7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ISO波束透镜天线设计 | 第77-91页 |
| 5.1 引言 | 第77页 |
| 5.2 ISO波束天线设计及应用背景 | 第77-79页 |
| 5.2.1 ISO波束介绍 | 第77-78页 |
| 5.2.2 ISO波束透镜天线应用 | 第78-79页 |
| 5.3 基于ISO波束赋形的透镜天线设计理论 | 第79-80页 |
| 5.3.1 相位匹配条件下的折射和反射率 | 第79-80页 |
| 5.3.2 基于相位突变的折射角控制 | 第80页 |
| 5.4 基于折射角控制的ISO波束透镜天线设计 | 第80-89页 |
| 5.4.1 基于幅度重塑的射轨迹确定 | 第80-84页 |
| 5.4.2 基于广义折射率的相移量确定 | 第84-85页 |
| 5.4.3 基于三角形单元的透镜天线设计 | 第85-8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作者简介 | 第99-100页 |
| 1. 基本情况 | 第99页 |
| 2. 教育背景 | 第99页 |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
| 4. 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