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A股市场反转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2页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5-18页
        2.1.1 关于反转效应存在性的研究第15-17页
        2.1.2 对于反转收益来源的分析第17-18页
    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8-22页
        2.2.1 关于反转效应存在性的研究第18-21页
        2.2.2 对于反转效应来源的分析第21-22页
    2.3 现有研究评述第22-24页
第三章 反转效应形成机制理论分析第24-29页
    3.1 CAPM模型第24页
    3.2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第24-25页
    3.3 行为金融模型第25-27页
        3.3.1 BSV模型第25页
        3.3.2 DHS模型第25-26页
        3.3.3 HS模型第26页
        3.3.4 BHS模型第26页
        3.3.5 BS模型第26-27页
    3.4 超额收益分解模型第27-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29-36页
    4.1 研究方法第29-32页
        4.1.1 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第30-31页
        4.1.2 反转收益来源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第31-32页
    4.2 研究步骤第32-34页
        4.2.1 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实证研究的研究步骤第32-34页
        4.2.2 反转收益的来源实证研究的研究步骤第34页
    4.3 样本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第34-36页
第五章 A股市场反转效应的实证结果第36-61页
    5.1 月度频率上的实证检验结果第36-49页
        5.1.1 沪深A股在完整样本期间的检验结果第36-38页
        5.1.2 根据不同市场状态得到的实证检验结果第38-45页
        5.1.3 根据不同市场类型得到的实证检验结果第45-49页
    5.2 周度频率上的实证检验结果第49-59页
        5.2.1 沪深A股在完整样本期间的检验结果第49-50页
        5.2.2 根据不同市场状态得到的实证检验结果第50-56页
        5.2.3 根据不同市场类型得到的实证检验结果第56-59页
    5.3 检验结果比较分析第59-61页
第六章 沪深A股反转收益来源分析第61-68页
    6.1 反转收益分解实证研究过程第61-64页
    6.2 反转收益分解结果第64-66页
    6.3 检验结果比较分析第66-68页
第七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第68-73页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第68-69页
    7.2 对监管层和投资者的政策建议第69-72页
        7.2.1 监管层面的建议第69-71页
        7.2.2 投资者层面的建议第71-72页
    7.3 论文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附录一 部分牛熊市反转效应实证结果第79-84页
附录二 组合(1,5)反转收益分解整理数据示例第84-87页
附录三 股票4在前68个有效持有期的回归残差第87-88页
附录四 组合(1,5)第4个有效持有期赢家与输家组合回归结果(部分)第88-90页
附录五 组合(1,5)前68个有效持有期赢家与输家组合横截面方差第90-92页
附录六 组合(1,5)前68个有效持有期赢家与输家组合平均序列协方差第92-94页
附录七 组合(1,5)前68个有效持有期赢家与输家组合算术平均值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尺寸可控的ZnS及其复合纳米微球的研究
下一篇:苏州市农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基于苏州市农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