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山银花活性成分检测方法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山银花种植资源第12页
    1.2 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第12-15页
        1.2.1 抗菌及抗病毒活性第12-13页
        1.2.2 抗氧化活性第13页
        1.2.3 抗炎活性第13页
        1.2.4 保肝活性第13-14页
        1.2.5 抗癌活性第14页
        1.2.6 过敏反应及调节免疫活性第14页
        1.2.7 降血糖及降血脂作用第14-15页
    1.3 提取方法第15-16页
        1.3.1 水提法和醇提法第15页
        1.3.2 酶解法第15页
        1.3.3 超声辅助提取第15-16页
        1.3.4 微波辅助提取第16页
    1.4 检测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第16-17页
        1.4.1 薄层色谱法第16页
        1.4.2 近红外光谱法第16-17页
        1.4.3 液相色谱及联用质谱法第17页
    1.5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第2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山银花中多酚酸、黄酮、皂苷第18-39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部分第18-22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18-19页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19-20页
        2.2.3 样品前处理第20-21页
        2.2.4 分析条件第21页
        2.2.5 前处理条件优化第21-2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2-35页
        2.3.1 质谱条件优化第22页
        2.3.2 目标物裂解途径分析第22-29页
        2.3.3 色谱条件优化第29-31页
        2.3.4 前处理方法优化第31-35页
    2.4 方法验证第35-37页
        2.4.1 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第35页
        2.4.2 精密度试验与加标回收率考察第35-37页
    2.5 实际样品分析第37-38页
        2.5.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第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UHPLC-MS/MS法测定山银花中黄曲霉毒素及其裂解规律研究第39-48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9页
        3.2.2 样品前处理第39页
        3.2.3 测定方法第39-40页
        3.2.4 基质效应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色谱条件优化第40-41页
        3.3.2 质谱条件优化及裂解规律第41-45页
        3.3.3 基质效应第45-46页
        3.3.4 方法学验证第46页
        3.3.5 实际样品分析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山银花中12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第48-52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4.2.2 样品前处理第48-49页
        4.2.3 分析条件第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1页
        4.3.1 微波消解条件第49-50页
        4.3.2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第50页
        4.3.3 实际样品分析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页
    5.2 研究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折并发FES定量评估与联合药物预防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下一篇:民国时期的中西医权势之争:中央国医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