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外侧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有限元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胫骨平台骨折特点和固定方式 | 第11-15页 |
2.1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 | 第11页 |
2.2 治疗 | 第11-12页 |
2.3 内固定物的选择 | 第12-13页 |
2.4 骨折并发症 | 第13-1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模型建立 | 第15-24页 |
3.1 正常胫骨平台三维模型建立 | 第15-20页 |
3.2 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3.3 内固定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胫骨平台骨折静力学分析 | 第24-38页 |
4.1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4.2 三种内固定方式下骨骼变形分析 | 第26-31页 |
4.3 不同内固定方式中内固定物应力分析 | 第31-33页 |
4.4 胫骨应力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4.5 骨块大小改变对内固定的影响 | 第34-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骨愈合应力遮挡 | 第38-46页 |
5.1 骨折应力遮挡简述 | 第38页 |
5.2 骨折愈合过程综述 | 第38-40页 |
5.3 骨折愈合过程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5.4 愈合过程的应力遮挡率 | 第41-4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