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荒漠地区生物结皮的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1.1.1 生物结皮的概念 | 第9页 |
1.1.2 生物结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3 对新疆生物结皮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荒漠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1.2.1 丛枝菌根真菌的概念 | 第11页 |
1.2.2 AM真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 AM真菌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传统经典方法 | 第14页 |
1.3.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4页 |
1.3.3 丛枝菌根结构 | 第14-17页 |
1.3.4 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 | 第17页 |
1.4 AM真菌与生物结皮及植物群落的关系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3.1 土壤样品与植物体采集 | 第19-20页 |
2.3.2 植物菌根结构观察和植物菌根侵染率的测定 | 第20页 |
2.4 AM真菌孢子的分离与鉴定 | 第20页 |
2.5 AM真菌孢子多样性指数 | 第20-21页 |
2.6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1页 |
2.7 生物结皮层植物的鉴定 | 第21页 |
2.8 生物结皮层苔鲜植物生长指数的测量方法 | 第21页 |
2.9 数据统计 | 第21-22页 |
2.10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三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 第23-28页 |
3.1 土壤水分特征 | 第23-24页 |
3.2 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 第24-25页 |
3.3 土壤pH值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3.4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的特征 | 第28-35页 |
4.1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的类型、生物量及AM真菌侵染率 | 第28-29页 |
4.2 不同植物群落的种群密度和植物盖度 | 第29页 |
4.3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菌根共生特性 | 第29-35页 |
4.3.1 不同植物群落下AM真菌种类及结皮植物的分布 | 第29-30页 |
4.3.2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孢子密度 | 第30-31页 |
4.3.3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中AM真菌物种的丰度 | 第31-32页 |
4.3.4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种的相对多度 | 第32-33页 |
4.3.5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群落优势种和常见种 | 第33-34页 |
4.3.6 生物结皮层AM真菌物种多样性 | 第34-35页 |
第五章 AM真菌与生物结皮的时空变化 | 第35-46页 |
5.1 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植物种类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 第35页 |
5.2 不同时间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孢子数量特征 | 第35-41页 |
5.2.1 不同时间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孢子密度与丰度变化 | 第35-39页 |
5.2.2 不同时间不同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层AM真菌孢子相对多度与物种多样性 | 第39-41页 |
5.3 梭梭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植物与AM真菌的时空分布 | 第41-42页 |
5.4 梭梭群落下的结皮与AM真菌共生的特征变化 | 第42-43页 |
5.4.1 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结皮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 | 第42页 |
5.4.2 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梭梭植物种群密度的相关性 | 第42页 |
5.4.3 梭梭生物结皮层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结皮植物生长指数的相关性 | 第42页 |
5.4.4 梭梭植物群落下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5.5 沙蒿植物群落下生物结皮植物与AM真菌的时空分布 | 第43页 |
5.6 沙蒿群落和蛇麻黄植物群落下的结皮与AM真菌共生的特征变化 | 第43-46页 |
5.6.1 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结皮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5.6.2 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沙蒿和蛇麻黄植物种群密度的相关性 | 第44页 |
5.6.3 沙蒿和蛇麻黄生物结皮层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6-48页 |
6.1 讨论 | 第46页 |
6.2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