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刀具磨损及切削仿真理论 | 第13-23页 |
2.1 刀具磨损理论 | 第13-18页 |
2.1.1 粘结磨损理论 | 第13-15页 |
2.1.2 磨粒磨损理论 | 第15-16页 |
2.1.3 扩散磨损理论 | 第16-17页 |
2.1.4 氧化磨损理论 | 第17-18页 |
2.2 切削数值模拟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2.1 材料本构方程 | 第18-19页 |
2.2.2 摩擦模型 | 第19-20页 |
2.2.3 切屑分离准则 | 第20-21页 |
2.2.4 三维热传导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切槽车刀磨损的数值模拟 | 第23-41页 |
3.1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3.1.1 切削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 第23-24页 |
3.1.2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 第24页 |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3.2.1 刀具磨损模型 | 第24-25页 |
3.2.2 材料模型 | 第25页 |
3.2.3 几何模型 | 第25-26页 |
3.2.4 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3.2.5 磨损量的测量 | 第27页 |
3.3 工艺参数对前刀面磨损的影响 | 第27-30页 |
3.3.1 参数设计及磨损量的测量 | 第27-28页 |
3.3.2 切削速度对前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3.3.3 进给量对前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0页 |
3.4 几何参数对前刀面磨损的影响 | 第30-34页 |
3.4.1 参数设计及磨损量测量 | 第30-31页 |
3.4.2 刀具几何参数的显著性分析 | 第31-32页 |
3.4.3 前角对前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3.4.4 后角对前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3.5 工艺参数对后刀面磨损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1 参数设计及磨损量测量 | 第34-35页 |
3.5.2 切削速度对后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5.3 进给量对后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6页 |
3.6 几何参数对后刀面磨损的影响 | 第36-41页 |
3.6.1 参数设计及磨损宽度测量 | 第36-37页 |
3.6.2 刀具几何参数的显著性分析 | 第37-38页 |
3.6.3 刀尖钝圆半径对后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6.4 后角对后刀面磨损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第4章 刀具性能优化及分析 | 第41-51页 |
4.1 切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 第41-42页 |
4.2 切削参数优化 | 第42-45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42-44页 |
4.2.2 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44页 |
4.2.3 优化结果 | 第44-45页 |
4.3 织构理论 | 第45页 |
4.4 织构型刀具设计 | 第45-46页 |
4.5 织构型刀具性能分析 | 第46-51页 |
4.5.1 刀具温度分析 | 第46-47页 |
4.5.2 前刀面磨损分析 | 第47-48页 |
4.5.3 切削力分析 | 第48-50页 |
4.5.4 切削功率分析 | 第50-5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5页 |
5.1 总结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