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高温热害指标 | 第12-13页 |
1.2.2 高温对水稻的危害 | 第13-15页 |
1.2.3 播期对水稻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4 作物模型介绍 | 第16-18页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江苏地区高温热害分析 | 第21-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1 研究区域气候概况 | 第21-22页 |
2.1.2 江苏站点的选取和分布 | 第22-23页 |
2.1.3 水稻高温热害评价因子 | 第23-24页 |
2.1.4 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2 临界高温发生频率的年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2.3 水稻生长季内高温天数及高温积温分析 | 第27-31页 |
2.4 高温中心时空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播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37-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1.1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2 不同播期下水稻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差异 | 第39-42页 |
3.2.1 不同播期水稻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比较 | 第39-42页 |
3.2.2 抽穗开花期及高温敏感阶段高温情况比较 | 第42页 |
3.3 不同播期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差异 | 第42-44页 |
3.4 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关系 | 第44-46页 |
3.4.1 各生育阶段长度与对应阶段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44-45页 |
3.4.2 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 | 第45-46页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高温热害评估 | 第49-67页 |
4.1 模型对高温影响产量的评估 | 第49-50页 |
4.2 ORYZA2000模型 | 第50-61页 |
4.2.1 ORYZA2000模型的介绍 | 第50-52页 |
4.2.2 ORYZA2000模型的改进 | 第52-55页 |
4.2.3 模型参数定标及改进效果的验证 | 第55-61页 |
4.3 不同播期水稻高温影响评估 | 第61-63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63-6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7-7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5.2 创新点及特色 | 第68-69页 |
5.3 存在不足及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