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救助:1975年河南大水灾后的乡村社会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1章 大水灾的爆发与政府救助方针 | 第16-30页 |
1.1 灾情的发生 | 第16-19页 |
1.1.1 上游暴雨 | 第16-17页 |
1.1.2 水库垮坝 | 第17-19页 |
1.2 灾区概况 | 第19-25页 |
1.2.1 灾民的分布 | 第19-22页 |
1.2.2 灾区的损失 | 第22-25页 |
1.3 政府的应对 | 第25-28页 |
1.3.1 政府的高度重视 | 第25-26页 |
1.3.2 救灾机构的设立 | 第26-27页 |
1.3.3 救助规划的制定 | 第27-28页 |
1.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2章 灾后的农民生活 | 第30-50页 |
2.1 灾民的饮食 | 第30-36页 |
2.1.1 政府主导下的紧急救助 | 第30-33页 |
2.1.2 粮食补助政策及演变 | 第33-36页 |
2.2 灾民的住房 | 第36-41页 |
2.2.1 因陋就简搭庵房 | 第36-38页 |
2.2.2 砖瓦房的修建与困难 | 第38-41页 |
2.3 灾民的穿衣 | 第41-44页 |
2.3.1 衣物来源 | 第41-43页 |
2.3.2 衣物不足问题 | 第43-44页 |
2.4 灾民的医疗 | 第44-48页 |
2.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灾后的农副业生产 | 第50-65页 |
3.1 牲畜保护措施及生产队压力 | 第50-53页 |
3.2 灾后的农业生产 | 第53-57页 |
3.2.1 种麦中的对口支援 | 第53-56页 |
3.2.2 蔬菜种植与“包干负责” | 第56-57页 |
3.3 灾后的副业生产 | 第57-63页 |
3.3.1 宣传与动员 | 第58-59页 |
3.3.2 生产活动 | 第59-61页 |
3.3.3 收益与分配 | 第61-63页 |
3.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灾后的乡村重建 | 第65-75页 |
4.1“新农村”规划及问题 | 第65-68页 |
4.2 乡村精神作风建设 | 第68-73页 |
4.2.1 贪污问题 | 第68-71页 |
4.2.2 弘扬正能量 | 第71-73页 |
4.3 小结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