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自动分析仪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自动分析仪进给定位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自动分析仪加样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自动分析仪功能实现及传动电机定位控制方式选择 | 第18-26页 |
2.1 自动分析仪传动方式选择及功能实现 | 第18-20页 |
2.1.1 自动分析仪传动方式选择 | 第18-19页 |
2.1.2 自动分析仪结构及功能实现 | 第19-20页 |
2.2 自动分析仪传动电机特性及定位精度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3 自动分析仪中步进电机定位控制方式选择 | 第22-25页 |
2.3.1 步进电机开环和闭环控制 | 第23-25页 |
2.3.2 步进电机定位控制方式选择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自动分析仪柔性定位建模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42页 |
3.1 进给定位控制曲线 | 第26-28页 |
3.1.1 梯形曲线控制 | 第26-27页 |
3.1.2 指数型曲线控制 | 第27-28页 |
3.1.3 S型曲线控制 | 第28页 |
3.2 柔性进给定位控制曲线及其数学模型建立 | 第28-30页 |
3.3 柔性进给定位脉冲曲线设计及其离散化 | 第30-33页 |
3.3.1 脉冲曲线设计 | 第30-32页 |
3.3.2 脉冲曲线离散化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3.4 单片机控制电路及程序设计 | 第33-34页 |
3.5 自动分析仪柔性定位实验平台设计及器材选择 | 第34-37页 |
3.6 自动分析仪进给平台实验分析 | 第37-40页 |
3.6.1 梯形定位曲线与柔性定位曲线定位精度对比实验分析 | 第37-39页 |
3.6.2 柔性定位曲线控制下移动平台重复定位精度实验分析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自动分析仪加样过程动力学及加样精度仿真分析 | 第42-60页 |
4.1 加样过程及加样系统选择 | 第42-43页 |
4.2 加样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4.3 加样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4-55页 |
4.3.1 管路液体流动状态 | 第44-45页 |
4.3.2 管路与流体的耦合震动分析 | 第45-49页 |
4.3.3 加样系统流体动力学分析 | 第49-55页 |
4.4 加样精度仿真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8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