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量子密钥分发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量子信息学基础 | 第20-28页 |
2.1 量子信息学基础概念 | 第20-25页 |
2.1.1 量子比特 | 第20-21页 |
2.1.2 幺正变换和量子逻辑门 | 第21-24页 |
2.1.3 量子测量 | 第24-25页 |
2.2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2.2.1 非正交量子态不可区分定理 | 第25-26页 |
2.2.2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 第26页 |
2.2.3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单光子具有认证的高效量子对话协议 | 第28-40页 |
3.1 量子对话协议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 单光子量子对话协议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3 第一个基于单光子的量子对话协议 | 第30-31页 |
3.4 基于单光子具有认证的高效量子对话协议 | 第31-35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35-37页 |
3.5.1 外部者的攻击 | 第35-37页 |
3.5.2 信息泄露 | 第37页 |
3.6 效率分析 | 第37-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逻辑量子比特具有容错能力的受控量子对话 | 第40-54页 |
4.1 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发展历程 | 第40-41页 |
4.2 受控量子对话发展历程 | 第41页 |
4.3 基于逻辑量子比特具有容错能力的受控量子对话协议 | 第41-49页 |
4.3.1 认证和检测窃听过程 | 第42-43页 |
4.3.2 理想信道下的受控量子对话协议 | 第43-46页 |
4.3.3 联合退相位噪声信道下的受控量子对话 | 第46-47页 |
4.3.4 联合旋转噪声信道下的受控量子对话 | 第47-49页 |
4.3.5 任意联合噪声信道下的受控量子对话 | 第49页 |
4.4 安全性分析 | 第49-51页 |
4.4.1 外部者的攻击 | 第49-50页 |
4.4.2 控制者的允许 | 第50页 |
4.4.3 信息泄露 | 第50-51页 |
4.5 效率分析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