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板形自动控制仿真平台开发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板形控制的发展 | 第11-14页 |
| 1.3 轧制仿真技术 | 第14-16页 |
| 1.4 LabVIEW的功能特点 | 第16-17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板形自动控制系统与倾辊弯辊控制 | 第19-40页 |
| 2.1 板形自动控制系统 | 第19-20页 |
| 2.2 虚拟轧机简介 | 第20-24页 |
| 2.2.1 虚拟轧机开发背景 | 第20-21页 |
| 2.2.2 虚拟轧机主要模型 | 第21-22页 |
| 2.2.3 虚拟轧机调用过程 | 第22-23页 |
| 2.2.4 虚拟轧机重要输入输出文件 | 第23-24页 |
| 2.3 板形模式识别 | 第24-31页 |
| 2.3.1 模式识别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2.3.2 标准板形模式的选择 | 第25-27页 |
| 2.3.3 模式识别方法选取 | 第27-28页 |
| 2.3.4 板形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 2.3.5 基于LabVIEW的模式识别实现 | 第29-31页 |
| 2.4 倾辊、弯辊控制 | 第31-39页 |
| 2.4.1 倾辊、弯辊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 2.4.2 倾辊、弯辊控制策略 | 第32-33页 |
| 2.4.3 基于LabVIEW的倾辊弯辊控制 | 第33-34页 |
| 2.4.4 系统仿真 | 第34-3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轧辊分段冷却模糊控制 | 第40-61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传热学基础 | 第40-42页 |
| 3.2.1 热传导 | 第40-41页 |
| 3.2.2 热对流 | 第41页 |
| 3.2.3 能量守恒定律 | 第41-42页 |
| 3.3 工作辊热凸度计算模型 | 第42-51页 |
| 3.3.1 变形热 | 第43-44页 |
| 3.3.2 摩擦热 | 第44-49页 |
| 3.3.3 乳化液冷却 | 第49页 |
| 3.3.4 空气冷却 | 第49页 |
| 3.3.5 工作辊辊身方向上的热传导 | 第49-50页 |
| 3.3.6 工作辊温度场 | 第50页 |
| 3.3.7 工作辊热凸度 | 第50-51页 |
| 3.4 分段冷却模糊控制 | 第51-60页 |
| 3.4.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51-52页 |
| 3.4.2 输入量输出量的选择 | 第52页 |
| 3.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2-55页 |
| 3.4.4 分段冷却的LabVIEW实现 | 第55-58页 |
| 3.4.5 分段冷却仿真结果 | 第58-6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板形自动控制综合仿真平台的开发 | 第61-68页 |
| 4.1 引言 | 第61页 |
| 4.2 控制流程图 | 第61-62页 |
| 4.3 程序框图 | 第62-64页 |
| 4.4 软件运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