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恐怖犯罪提前干预立法趋势评析--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例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恐怖犯罪的刑法立法趋势 | 第9-17页 |
第一节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法条分析 | 第10-12页 |
一、预备行为的实行化 | 第10-11页 |
二、明显的类型化思维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刑法对恐怖犯罪提前干预的规范趋势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预防刑法的发展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恐怖犯罪提前干预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恐怖犯罪提前干预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一、安全保障诉求的增加 | 第17-18页 |
二、刑法前置性保护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三、恐怖犯罪预备行为的危害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恐怖犯罪提前干预的合理性 | 第21-26页 |
一、预防目的的正当性 | 第21-22页 |
二、刑法谦抑性对提前干预的限制 | 第22-26页 |
第三章 由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引发的问题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刑法保护早期化 | 第26-29页 |
一、刑法保护早期化的背景 | 第26-28页 |
二、刑法保护早期化的弊端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一百二十条之二可能带来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一、对实体法的冲击 | 第29-31页 |
二、对程序法的冲击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主观擅断主义的入侵 | 第32-36页 |
一、法益抽象化 | 第33-34页 |
二、拟制行为的犯罪化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提前干预的范围界定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合理界定预防性刑法的范围 | 第36-40页 |
一、明确危险行为确定的标准 | 第37-38页 |
二、法益具体化 | 第38-39页 |
三、罪责客观化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严格遵循法治原则 | 第40页 |
第三节 提前干预的合宪性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