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研究--以对A省B市两所学校调查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2-13页
1.绪论第13-26页
    1.1 网络欺凌问题概述第13-15页
        1.1.1 网络欺凌概念界定及表现形式第13-14页
        1.1.2 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的区别第14-15页
        1.1.3 网络欺凌的风险因素分析第15页
    1.2 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的理论建构第15-24页
        1.2.1 日常活动理论第16-18页
        1.2.2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第18-20页
        1.2.3 理论整合第20-21页
        1.2.4 理论的应用第21-23页
            1.2.4.1 网络空间环境第21页
            1.2.4.2 网络空间的问题第21-23页
        1.2.5 小结第23-24页
    1.3 研究假设第24页
    1.4 研究方法与视角第24-26页
2 调查与描述第26-34页
    2.1 样本抽取第26-32页
        2.1.1 抽样框的描述第26-27页
        2.1.2 样本量的确定第27-29页
        2.1.3 问卷设计、预测及调查第29-32页
    2.2 样本描述第32-34页
3 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实证分析第34-52页
    3.1 网络欺凌描述性统计第34-35页
    3.2 均值比较第35-41页
        3.2.1 性别变量第35-36页
        3.2.2 年龄变量第36-37页
        3.2.3 年级变量第37-38页
        3.2.4 居住地变量第38-40页
        3.2.5 家庭类型变量第40-41页
    3.3 变量描述第41-44页
        3.3.1 上网暴露第41页
        3.3.2 目标易接近第41-42页
        3.3.3 上网监督第42页
        3.3.4 上网自我保护第42页
        3.3.5 上网行为偏差第42-43页
        3.3.6 传统行为偏差第43页
        3.3.7 网络欺凌被害第43-44页
    3.4 相关性分析第44-49页
    3.5 多元回归模型建模第49-50页
    3.6 小结第50-52页
4 网络欺凌被害预防对策第52-58页
    4.1 宏观层面预防第53-55页
        4.1.1 完善法律法规第53-54页
        4.1.2 推动技防升级第54页
        4.1.3 加强宣传教育第54-55页
    4.2 中观层面预防第55-57页
        4.2.1 开展家校合作共建第55-56页
        4.2.2 加强网络环境综合治理第56-57页
    4.3 微观(被害个人)层面预防第57-58页
        4.3.1 减少上网行为暴露第57-58页
        4.3.2 控制行为偏差第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A 关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调查问卷第63-67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标签理论视角下我国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英国警察执法中的平民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