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脆材料超声辅助磨削机理及套料工艺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硬脆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 第7-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超声辅助磨削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硬脆材料UAG的磨削力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超声辅助套料工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试验系统及砂轮表面磨粒运动学分析 | 第16-23页 |
2.1 超声辅助磨削试验系统 | 第16-19页 |
2.1.1 超声电源 | 第16-17页 |
2.1.2 换能器 | 第17-18页 |
2.1.3 变幅杆 | 第18页 |
2.1.4 试验机床 | 第18-19页 |
2.2 砂轮表面磨粒运动学分析 | 第19-22页 |
2.2.1 水平进给时的分析 | 第19-21页 |
2.2.2 轴向进给时的分析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硬脆材料UAG的磨削力模型的建立 | 第23-34页 |
3.1 磨削力分析 | 第23-26页 |
3.2 端面磨粒产生的轴向磨削力 | 第26-29页 |
3.2.1 建立Fa1和Fe1之间的等量关系 | 第26-27页 |
3.2.2 Fe1和 δ 之间的关系 | 第27-29页 |
3.2.3 建立轴向磨削力Fa1的数学模型 | 第29页 |
3.3 侧面磨粒产生的进给方向磨削力 | 第29-30页 |
3.4 过渡圆角磨粒产生的磨削力 | 第30-32页 |
3.4.1 磨削力分析 | 第30-31页 |
3.4.2 Fa2和Ff 2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5 UAG中磨削力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磨削力模型中系数的标定及验证 | 第34-44页 |
4.1 系数K和Ks的标定 | 第34-38页 |
4.1.1 试验设置 | 第34-37页 |
4.1.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2 磨削力模型的预测及试验验证 | 第38-43页 |
4.2.1 磨削力模型的预测 | 第38-40页 |
4.2.2 试验验证 | 第40-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超声辅助套料工艺研究 | 第44-56页 |
5.1 套料芯棒直径误差计算 | 第44-45页 |
5.2 超声辅助套料工艺试验 | 第45-50页 |
5.2.1 试验设置 | 第45-47页 |
5.2.2 模型中未知参数的标定 | 第47-48页 |
5.2.3 直径误差工艺试验 | 第48-50页 |
5.3 套料芯棒端面形貌观测及评价 | 第50-55页 |
5.3.1 芯棒端面崩边形貌观测 | 第50-53页 |
5.3.2 芯棒端面形貌评价方法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