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动态环境作用下螺旋型地埋管的传热模型与换热特性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2-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7页
        1.1.1 全球能源现状第12-14页
        1.1.2 中国能源现状第14-16页
        1.1.3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第16-17页
    1.2 中国浅层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第17-19页
        1.2.1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第17页
        1.2.2 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7-1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3.1 垂直 U 型地埋管换热器第20-21页
        1.3.2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第21-28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9-32页
        1.5.1 研究内容第29页
        1.5.2 技术路线第29-32页
2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导热模型第32-54页
    2.1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一维导热模型第32-40页
        2.1.1 忽略土壤与回填料热物性差异的一维导热解析模型第32-33页
        2.1.2 区别土壤与回填料热物性差异的一维导热数值模型第33-34页
        2.1.3 一维导热模型的差异性第34-40页
    2.2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二维导热模型第40-52页
        2.2.1 忽略土壤和回填料热物性差异的二维导热解析模型第40-41页
        2.2.2 区别土壤和回填料热物性差异的二维导热数值模型第41-44页
        2.2.3 二维导热模型的差异性第44-52页
    2.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动态环境边界下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数值模型第54-90页
    3.1 动态环境边界条件的提出第54-58页
        3.1.1 被遮挡土壤表面边界条件第56-57页
        3.1.2 无遮挡土壤表面边界条件第57-58页
    3.2 动态环境边界作用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第58-77页
        3.2.1 单元体离散方法第58-63页
        3.2.2 瞬态热平衡理论第63-65页
        3.2.3 运行工况下单元体瞬态热平衡方程第65-74页
        3.2.4 停机工况下单元体瞬态热平衡方程第74-77页
    3.3 模型的求解第77-78页
        3.3.1 温度场求解方法的适应性分析第77页
        3.3.2 赛德尔(Seidel)迭代法第77-78页
    3.4 模型的正确性验证第78-85页
        3.4.1 模型离散的无关性验证第78-80页
        3.4.2 迭代次数的分析第80-81页
        3.4.3 模型的实验验证第81-85页
    3.5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与动态模拟软件开发第85-88页
    3.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螺旋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第90-124页
    4.1 螺旋型地埋管的分阶段换热特性第90-95页
        4.1.1 换热能力的评价指标第90-91页
        4.1.2 螺旋型地埋管分阶段传热特性的提出第91-95页
    4.2 设计参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95-112页
        4.2.1 模拟条件设置第95-96页
        4.2.2 模拟工况设置第96-98页
        4.2.3 桩深对螺旋型地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第98-100页
        4.2.4 桩径对螺旋型地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第100-103页
        4.2.5 螺距对螺旋型地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第103-106页
        4.2.6 设计参数对螺旋型地埋管传热性能影响的综合分析第106-112页
    4.3 运行工况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112-118页
        4.3.1 流速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第112-116页
        4.3.2 进口温度对传热能力的影响第116-118页
    4.4 螺旋形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118-119页
    4.5 覆土深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119-120页
    4.6 初始温度分布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120-123页
    4.7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5 动态边界影响下的螺旋型地埋管热泵系统响应特性第124-164页
    5.1 地源热泵机组变工况能效模型第124-132页
        5.1.1 基于数据拟合的螺杆热泵机组变工况模型第124-126页
        5.1.2 热泵机组模型定量计算与分析第126-131页
        5.1.3 模型验证第131-132页
    5.2 建筑全年负荷特征分析第132-134页
        5.2.1 建筑热工参数及房间內扰第132-134页
        5.2.2 模拟结果第134页
    5.3 管群作用下螺旋型地埋管的传热模型第134-147页
        5.3.1 管群作用下土壤温度场模型与温度响应 G 函数第136-145页
        5.3.2 动态土壤径向边界热流第145-147页
    5.4 无辅助散热下的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第147-158页
        5.4.1 边界条件处理第148-149页
        5.4.2 负荷作用典型月响应特性第149-151页
        5.4.3 过渡季节土壤温度恢复特性第151-154页
        5.4.4 典型年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第154-158页
    5.5 辅助散热下的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第158-161页
        5.5.1 热泵系统承担的建筑负荷第158-159页
        5.5.2 辅助散热系统响应特性第159-161页
    5.6 本章小结第161-164页
6 螺旋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与水温预测第164-180页
    6.1 项目信息第164-167页
    6.2 冷热源系统的运行特性第167-176页
        6.2.1 冷热源系统原始运行工况的性能特性第167-171页
        6.2.2 冷热源系统优化运行工况的性能特性第171-175页
        6.2.3 输配系统的性能特性第175-176页
    6.3 螺旋型地埋管的水温预测第176-179页
        6.3.1 传热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76页
        6.3.2 埋管区域岩土热物性的确定第176-177页
        6.3.3 优化运行工况条件下的水温预测第177-179页
    6.4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80-184页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80-182页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第182页
    7.3 本研究的展望第182-184页
致谢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4页
附录第194-199页
    A. 进水温度 35℃时不同设计参数下螺旋型地埋管的出水温度变化曲线第194-198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98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标准与专著第198-199页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目录第199页
    E.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软件目录第199页
    F.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重点、重大项目目录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性与广义线性模型中参数估计的一些研究
下一篇:基于间歇控制的混沌系统的镇定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