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动态GPS信息的诱导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依托课题第14页
        1.1.2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诱导信息平台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问题提出第19-22页
        1.3.1 问题提出第19-21页
        1.3.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第22-30页
        1.4.1 基础技术第22-25页
        1.4.2 研究内容第25-29页
            1.4.2.1 GPS数据质量保障技术第26-27页
            1.4.2.2 平台端海量数据地图匹配技术第27-28页
            1.4.2.3 多模式动态交通诱导信息联动发布技术第28-29页
            1.4.2.4 交通诱导系统动态评价技术与方法第29页
        1.4.3 章节安排第29-30页
    1.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二章 GPS数据质量保障技术研究第32-52页
    2.1 GPS定位技术第33-37页
        2.1.1 GPS定位原理与精度第34页
        2.1.2 GPS定位误差来源第34-37页
            2.1.2.1 与卫星相关误差第34-36页
            2.1.2.2 信息传播相关的误差第36-37页
    2.2 GPS数据保障技术研究进展第37页
    2.3 GPS浮动车数据质量保障技术第37-50页
        2.3.1 GPS数据特点第38-40页
        2.3.2 GPS数据处理流程第40-41页
        2.3.3 丢失数据处理第41页
        2.3.4 错误数据处理第41-50页
            2.3.4.1 静态漂移数据处理第41-42页
            2.3.4.2 动态漂移数据处理第42-46页
            2.3.4.3 动态漂移数据修正第46-48页
            2.3.4.4 算法有效性分析第48-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平台端海量数据地图匹配研究第52-78页
    3.1 地图匹配算法概念及原理第52-56页
        3.1.1 地图匹配算法介绍第52-53页
        3.1.2 导航用电子地图第53-56页
            3.1.2.1 道路节点特征第53-55页
            3.1.2.2 道路拓扑结构第55-56页
    3.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56-59页
        3.2.1 国外研究现状第56-57页
        3.2.2 国内研究现状第57-58页
        3.2.3 问题分析第58-59页
    3.3 基于路网拓扑判断的延时匹配算法第59-77页
        3.3.1 待匹配道路的提取及识别第60-66页
            3.3.1.1 GPS异常状态下待匹配道路的提取第60-63页
            3.3.1.2 GPS正常状态下待匹配道路的提取第63页
            3.3.1.3 待匹配道路二次筛选法则第63-66页
        3.3.2 距离较近路段选择第66-68页
            3.3.2.1 双向路段判断第66-68页
            3.3.2.2 主辅路选择第68页
        3.3.3 算法设计及实现第68-77页
            3.3.3.1 正常匹配模块第69-72页
            3.3.3.2 延时匹配模块第72-76页
            3.3.3.3 匹配算法分析第76-77页
    3.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多模式动态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技术研究第78-98页
    4.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78-81页
        4.1.1 国外研究进展第78-79页
        4.1.2 国内研究进展第79-81页
        4.1.3 问题分析第81页
    4.2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第81-86页
        4.2.1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分析第82-85页
            4.2.1.1 交通呼叫中心第82页
            4.2.1.2 短信服务平台第82-83页
            4.2.1.3 WEB门户第83页
            4.2.1.4 车载终端第83页
            4.2.1.5 可变信息板第83-84页
            4.2.1.6 电子站牌第84-85页
            4.2.1.7 交通广播第85页
        4.2.2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对比分析第85-86页
    4.3 交通信息发布策略指标建立第86-89页
        4.3.1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优选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第87-89页
            4.3.1.1 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第87页
            4.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87-89页
    4.4 多模式交通信息联动发布策略研究第89-96页
        4.4.1 广州市交通信息发布发展现状第89页
        4.4.2 广州市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选择第89-91页
            4.4.2.1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基础第89页
            4.4.2.2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初选第89-91页
        4.4.3 基于模糊评价的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优选第91-96页
            4.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91页
            4.4.3.2 模糊评价数学模型介绍第91-94页
            4.4.3.3 模糊评价模型建立第94-96页
            4.4.3.4 结果分析第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交通诱导系统评价方法与研究第98-114页
    5.1 交通诱导项目评价框架第98-101页
        5.1.1 评价主体第98-99页
        5.1.2 评价原则第99页
        5.1.3 评价类型第99-100页
        5.1.4 评价内容第100-101页
        5.1.5 评价意义第101页
    5.2 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第101-103页
        5.2.1 专家评价法第101-102页
        5.2.2 经济分析模型第102-103页
        5.2.3 模糊综合评价第103页
        5.2.4 问题分析第103页
    5.3 交通诱导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103-104页
        5.3.1 指标建立的筛选方法第103-104页
        5.3.2 交通诱导系统指标体系建立第104页
    5.4 基于交通仿真技术的诱导系统评价第104-112页
        5.4.1 交通流诱导仿真实现方法设计第105-106页
        5.4.2 建立区域路网第106-108页
        5.4.3 系统模拟与评价第108-112页
            5.4.3.1 低诱导信息比例第108-109页
            5.4.3.2 高诱导信息比例第109-110页
            5.4.3.3 基于GPS信息的诱导平台评价第110-112页
    5.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诱导信息平台设计及实现第114-120页
    6.1 总体目标第114页
    6.2 平台设计原则第114-115页
    6.3 诱导信息平台功能实现第115-119页
        6.3.1 基于GPS信息的诱导平台硬件环境第115-116页
        6.3.2 基于GPS信息的诱导平台软件环境第116页
        6.3.3 基于GPS信息的诱导平台运行界面第116-119页
    6.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4页
    7.1 总结第120-122页
    7.2 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第132-134页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页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第132-133页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ZP系列高速压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