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人类遗传学论文

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表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古史或历史传说中的汉族起源第16-17页
    1.2 古生物学及考古学对汉族起源的研究第17-20页
    1.3 遗传学对汉族起源的研究第20-29页
        1.3.1 线粒体DNA研究第21-23页
        1.3.2 Y染色体研究第23-26页
        1.3.3 其他遗传标记研究第26-27页
        1.3.4 古DNA研究第27-29页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第29-3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32-48页
    2.1 样本信息第32-37页
        2.1.1 山西横北村墓地样本背景第32-35页
        2.1.2 宁夏彭阳样本背景第35-36页
        2.1.3 青海陶家寨样本背景第36-37页
    2.2 实验材料第37页
    2.3 试剂与仪器第37-39页
    2.4 实验方法第39-48页
        2.4.1 样本处理第39-40页
        2.4.2 DNA抽提第40-41页
        2.4.3 PCR扩增第41页
        2.4.4 扩增产物检测第41页
        2.4.5 高可变Ⅰ区序列扩增第41页
        2.4.6 线粒体单倍型类群的鉴定第41页
        2.4.7 性别鉴定第41-42页
        2.4.8 DNA片段纯化第42页
        2.4.9 DNA片段测序第42-43页
        2.4.10 污染防止与真实性验证第43-45页
        2.4.11 数据分析第45-48页
第3章 山西绛县横北村西周时期古代人群的遗传学分析第48-64页
    3.1 结果与分析第48-59页
        3.1.1 结果真实性验证第48页
        3.1.2 线粒体高可变Ⅰ区序列及单倍型类群鉴定第48-50页
        3.1.3 单倍型类群频率及主成份分析第50-51页
        3.1.4 共享序列及核酸差异分析第51-55页
        3.1.5 分子差异度分析第55-56页
        3.1.6 横北村古代人群对相关人群的人群混合度分析第56页
        3.1.7 墓群内部人群遗传结构分析第56-59页
    3.2 讨论第59-63页
        3.2.1 横北村古代人群与汉族的亲缘关系第59-61页
        3.2.2 横北村古代人群内部遗传结构第61-63页
    3.3 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宁夏彭阳东周时期古代人类遗骸的遗传学分析第64-72页
    4.1 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4.1.1 线粒体DNA结果第64-66页
        4.1.2 中介网络分析第66页
    4.2 讨论第66-72页
第5章 青海西宁陶家寨东汉时期古代人群的遗传学分析第72-82页
    5.1 结果与分析第72-78页
        5.1.1 结果真实性验证第72页
        5.1.2 线粒体高可变I区序列及单倍型类群鉴定第72-75页
        5.1.3 主成份分析第75-76页
        5.1.4 七个单倍型类群的中介网络分析第76-77页
        5.1.5 分子差异度分析第77-78页
    5.2 讨论第78-81页
    5.3 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汉族起源及其与周边民族的融合问题第82-98页
    6.1 数据选择与统计分析第82-8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4-89页
        6.2.1 各古代人群在现代汉族中单倍型共享情况第84-85页
        6.2.2 主成份分析第85-87页
        6.2.3 人群混合度分析第87-89页
    6.3 讨论第89-98页
        6.3.1 现代汉族的北方母系祖先第89-93页
        6.3.2 汉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情况第93-96页
        6.3.3 汉族发展历程综述第96-98页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附录第114-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角色--广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A银行盈利模式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