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水锤现象概况 | 第12-14页 |
1.2.1 定义及分类 | 第12-13页 |
1.2.2 成因及危害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水锤研究综述及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及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工程概述 | 第17-26页 |
2.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2.1.1 黄高干线 | 第17-18页 |
2.1.2 高延支线 | 第18页 |
2.1.3 高永支线 | 第18-19页 |
2.2 泵站基本资料 | 第19-24页 |
2.3 项目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4 主要技术资料 | 第24-26页 |
2.4.1 水锤波速的计算 | 第24-25页 |
2.4.2 管道摩阻系数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26-39页 |
3.1 水锤计算的特征线法 | 第26-28页 |
3.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8-31页 |
3.2.1 上游是正常运作中的离心泵的边界条件 | 第28页 |
3.2.2 进排气阀 | 第28-29页 |
3.2.3 超压泄压阀 | 第29-30页 |
3.2.4 管路末端水池 | 第30-31页 |
3.3 管道气囊运动理论 | 第31-39页 |
3.3.1 有压输水管道中气、水两相流的六种流态 | 第31-33页 |
3.3.2 六种流态间的相互转化 | 第33-34页 |
3.3.3 常见浮球式排气阀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3.4 排气不畅的危害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泵站非稳定流工况水锤计算与分析 | 第39-77页 |
4.1 延水关二级加压泵站(黄高干线) | 第39-44页 |
4.1.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39-40页 |
4.1.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2+8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40-41页 |
4.1.3 方案三: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0+000 和 2+8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41-43页 |
4.1.4 结论与建议 | 第43-44页 |
4.2 柏树坬三级加压泵站(黄高干线) | 第44-46页 |
4.2.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44页 |
4.2.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7+4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44-46页 |
4.2.3 结论与建议 | 第46页 |
4.3 高家湾水厂四级加压泵站(黄高干线) | 第46-52页 |
4.3.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46-47页 |
4.3.2 方案二: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0+650处 | 第47-48页 |
4.3.3 方案三: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0+650和 6+450 处 | 第48-49页 |
4.3.4 方案四: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0+650,6+450 和 14+920 处 | 第49-51页 |
4.3.5 结论与建议 | 第51-52页 |
4.4 薛家沟五级加压泵站(高延支线) | 第52-55页 |
4.4.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2页 |
4.4.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31+9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2-54页 |
4.4.3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4.5 高家圪六级加压泵站(高延支线) | 第55-59页 |
4.5.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5-56页 |
4.5.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46+4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6页 |
4.5.3 方案三: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46+450 和 51+84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6-58页 |
4.5.4 结论与建议 | 第58-59页 |
4.6 火烧沟五级加压泵站(高永支线) | 第59-63页 |
4.6.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59-60页 |
4.6.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水泵出口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0页 |
4.6.3 方案三: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19+100 和 22+60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0-62页 |
4.6.4 结论与建议 | 第62-63页 |
4.7 曲溪交六级加压泵站(高永支线) | 第63-66页 |
4.7.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3页 |
4.7.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29+500 和 37+10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3-65页 |
4.7.3 结论与建议 | 第65-66页 |
4.8 子长七级加压泵站(高永支线) | 第66-70页 |
4.8.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6-67页 |
4.8.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ZC6+45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7页 |
4.8.3 方案三: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ZC6+450 和 ZC11+90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67-69页 |
4.8.4 结论与建议 | 第69-70页 |
4.9 徐家硷八级加压泵站(高永支线) | 第70-73页 |
4.9.1 方案一: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70-71页 |
4.9.2 方案二:箱式双向调压塔安装于桩号 ZC12+880 处,缓冲排气阀安装于指定桩号处 | 第71-73页 |
4.9.3 结论与建议 | 第73页 |
4.10 最佳防护措施(箱式双向调压塔)的设备数量和规格 | 第73-74页 |
4.11 最佳防护措施的设备技术要求 | 第74-77页 |
4.11.1 缓冲排气阀技术要求 | 第74-75页 |
4.11.2 箱式双向调压塔技术要求 | 第75-7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