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房地产抵押价值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2.1 房地产抵押价值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抵押及抵押物概述 | 第19页 |
2.1.2 房地产抵押价值概述 | 第19-20页 |
2.1.3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 | 第20页 |
2.2 抵押价值类型分析 | 第20-22页 |
2.2.1 抵押贷款价值 | 第20-21页 |
2.2.2 清算价值 | 第21-22页 |
2.2.3 价值类型选择 | 第22页 |
2.3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特征 | 第22-23页 |
2.3.1 房地产实物形态的绝对不动性和价值形态的相对流动性的对立统一 | 第22-23页 |
2.3.2 房地产抵押资产并不是对资产本身抵押,而是对其权利的抵押 | 第23页 |
2.3.3 房地产抵押资产的评估目的是贷款安全回收 | 第23页 |
2.4 房地产抵押价值中收益法的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2.4.1 收益法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4.2 收益法的概念及应用公式 | 第24-25页 |
2.4.3 收益法的适用性 | 第25页 |
2.5 以抵押为目的的房地产评估时应注意的事项 | 第25-29页 |
2.5.1 有效地控制和规避房地产抵押评估风险 | 第25-27页 |
2.5.2 实务中房地产抵押贷款估价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3章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第29-35页 |
3.1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现状 | 第29页 |
3.2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1 评估公司任意估价,行业规范缺乏约束性 | 第29-30页 |
3.2.2 房地产抵押评估费用承担着认定不清 | 第30页 |
3.2.3 评估机构和银行在评估上没有建立联系 | 第30-31页 |
3.2.4 评估报告效力低 | 第31页 |
3.2.5 收益法在应用上存在问题 | 第31页 |
3.3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改进对策 | 第31-35页 |
3.3.1 规范抵押价值评估的操作 | 第31-32页 |
3.3.2 建立抵押物动态评估体系 | 第32-33页 |
3.3.3 提高评估机构人员素质,加强评估人员道德教育 | 第33-34页 |
3.3.4 对收益法进行改进,使之符合我国国情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际大厦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第35-53页 |
4.1 对拟评估的房地产进行估价设计 | 第35-37页 |
4.1.1 对拟评估的房地产进行全面的了解 | 第35-36页 |
4.1.2 就委估房地产的评估方法进行合理分析 | 第36-37页 |
4.1.3 案例分析的预期成果 | 第37页 |
4.2 国际大厦房地产具体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4.2.1 实体状况分析 | 第38-39页 |
4.2.2 权益状况分析 | 第39页 |
4.3 国际大厦区域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4.3.1 区域概况分析 | 第39-40页 |
4.3.2 微观区位因素分析 | 第40页 |
4.4 国际大厦房地产市场背景分析 | 第40-43页 |
4.5 基于收益法的国际大厦房地产抵押评估过程分析 | 第43-53页 |
4.5.1 国际大厦房地产应用收益法评估的参数确定 | 第43-51页 |
4.5.2 国际大厦房地产抵押价值计算过程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附录一:无风险收益表 | 第56-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