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23页 |
1.1 捕食性盲蝽概述 | 第14-16页 |
1.1.1 中华淡翅盲蝽成虫 | 第15页 |
1.1.2 中华淡翅盲蝽卵 | 第15页 |
1.1.3 中华淡翅盲蝽若虫 | 第15-16页 |
1.2 中华淡翅盲蝽的捕食竞争者 | 第16-18页 |
1.2.1 捕食竞争者黑肩绿盲蝽 | 第16-17页 |
1.2.2 捕食竞争者尖钩宽黾蝽 | 第17-18页 |
1.3 稻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现状 | 第18页 |
1.4 重要环境因素对天敌种群生物学的影响 | 第18-21页 |
1.4.1 温度对天敌昆虫种群生物学的影响 | 第19页 |
1.4.2 猎物种类对天敌昆虫种群生物学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3 植物对天敌昆虫种群生物学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 第20-21页 |
1.5 中华淡翅盲蝽种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温度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 第23-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虫源 | 第23-24页 |
2.1.2 方法 | 第24-25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2.2.1 温度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25页 |
2.2.2 中华淡翅盲蝽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 第25-26页 |
2.2.3 中华淡翅盲蝽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模型 | 第26-27页 |
2.2.4 中华淡翅盲蝽非成虫期各发育阶段存活率 | 第27-28页 |
2.2.5 温度对中华淡翅盲蝽存活率和繁殖影响 | 第28-29页 |
2.2.6 中华淡翅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 | 第29-30页 |
2.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猎物种类对中华淡翅盲蝽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 第32-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3.1.1 虫源 | 第3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3.2.1 取食不同飞虱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取食不同飞虱对中华淡翅盲蝽卵、若虫存活影响 | 第35-36页 |
3.2.3 取食不同飞虱对中华淡翅盲蝽生长繁殖影响 | 第36-37页 |
3.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水稻品种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 第39-4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4.1.1 虫源 | 第39页 |
4.1.2 方法 | 第39-40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4.2.1 水稻品种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历期影响 | 第40-41页 |
4.2.2 水稻品种对中华淡翅盲蝽卵和若虫存活率影响 | 第41-42页 |
4.2.3 水稻品种对中华淡翅盲蝽雌虫产卵量影响 | 第42-43页 |
4.2.4 水稻品种下的中华淡翅盲蝽生命表 | 第43-44页 |
4.2.5 仅取食水稻对中华淡翅盲蝽存活影响 | 第44-45页 |
4.3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华淡翅盲蝽适生性分析 | 第46-6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5.1.1 MaxEnt软件 | 第48页 |
5.1.2 环境数据 | 第48-49页 |
5.1.3 中华淡翅盲蝽地理分布数据 | 第49页 |
5.1.4 模型预测 | 第49页 |
5.1.5 方法 | 第49-52页 |
5.2 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5.2.1 MaxEnt模型结果评估 | 第52页 |
5.2.2 MaxEnt模型预测的中华淡翅盲蝽适生性分布 | 第52-53页 |
5.2.3 中华淡翅盲蝽适宜生境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 | 第53-55页 |
5.2.4 环境变量对分布预测的贡献值曲线 | 第55-59页 |
5.3 讨论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讨论和展望 | 第61-64页 |
6.1 总讨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