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工艺论文--煤气净制论文

氧化铁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硫化性能及其前驱体热过程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选择第12-28页
    1.1 课题背景第12-14页
    1.2 国内外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发展概述第14-20页
        1.2.1 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第15-18页
        1.2.2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第18-20页
    1.3 微波加热技术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1 微波技术简介第20页
        1.3.2 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点第20-21页
        1.3.3 微波加热技术在固相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 分形维数简介第22-23页
    1.5 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概况第23-26页
        1.5.1 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分析技术简介第23-24页
        1.5.2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第24-25页
        1.5.3 草酸亚铁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5-26页
    1.6 课题选择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前驱体草酸亚铁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第28-40页
    2.1 实验原理第28-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1页
        2.2.1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2.2 实验仪器第30页
        2.2.3 实验条件第30页
        2.2.4 前驱体的制备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8页
        2.3.1 前驱体草酸亚铁的 XRD 分析第31-32页
        2.3.2 前驱体草酸亚铁的 FTIR 分析第32-33页
        2.3.3 前驱体草酸亚铁热重分析第33-35页
        2.3.4 前驱体草酸亚铁扫描电镜分析第35-36页
        2.3.5 前驱体草酸亚铁热分解动力学分析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氧化铁脱硫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第40-48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0-41页
        3.1.1 实验仪器第40页
        3.1.2 实验试剂第40-41页
    3.2 载体紫砂土特性分析第41-42页
        3.2.1 紫砂土简介第41页
        3.2.2 紫砂土成分分析第41-42页
    3.3 脱硫剂的制备第42-43页
    3.4 脱硫剂的活性评价第43-46页
        3.4.1 实验装置第43-44页
        3.4.2 实验条件第44页
        3.4.3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44-45页
        3.4.4 脱硫剂表征仪器第45页
        3.4.5 脱硫剂的活性评价指标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微波焙烧制备脱硫剂的活性评价第48-64页
    4.1 不同活性组分含量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4.2 不同焙烧温度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9-52页
    4.3 不同焙烧时间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4.4 微波焙烧制备脱硫剂的表征第53-62页
        4.4.1 脱硫剂的 XRD 分析第54页
        4.4.2 脱硫剂的 XPS 表征第54-58页
        4.4.3 脱硫剂的氮吸附分析第58-60页
        4.4.4 脱硫剂的 SEM 分析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常规焙烧脱硫剂的表征分析与对比第64-82页
    5.1 常规焙烧制备脱硫剂的表征第64-72页
        5.1.1 脱硫剂的 XRD 分析第64-65页
        5.1.2 脱硫剂的 XPS 分析第65-68页
        5.1.3 脱硫剂的氮吸附分析第68-70页
        5.1.4 脱硫剂的 SEM 分析第70-72页
    5.2 最优条件下微波与常规焙烧制备脱硫剂性能对比第72-80页
        5.2.1 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对比第72-73页
        5.2.2 微波和常规焙烧制备脱硫剂不同表征对比第73-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总结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83页
    6.3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植物提取物对杂拟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及杀虫机理初步研究
下一篇:添加营养物对巴氏新小绥螨捕食功能及其抗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