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地下水循环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地下水咸水的成因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工作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36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2页 |
2.1.1 研究区位置 | 第18-19页 |
2.1.2 气候与水文 | 第19-20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20-22页 |
2.2 区域地质及沉积古环境 | 第22-26页 |
2.2.1 新近纪及第四纪松散地层 | 第22-24页 |
2.2.2 第四纪的沉积环境 | 第24-26页 |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36页 |
2.3.1 含水层的划分 | 第26-28页 |
2.3.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28页 |
2.3.3 地下水动态 | 第28-35页 |
2.3.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35-36页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6-40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36页 |
3.2 样品的测试与结果 | 第36-40页 |
第4章 地下水循环特征 | 第40-48页 |
4.1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D、18O 同位素特征 | 第40-43页 |
4.1.1 大气降水 | 第40-41页 |
4.1.2 地表水 | 第41-42页 |
4.1.3 地下水 | 第42-43页 |
4.2 地下水年龄 | 第43-45页 |
4.2.1 地下水的3H 浓度 | 第43-44页 |
4.2.2 深层古水的14C 测年 | 第44-45页 |
4.3 各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 第45-48页 |
第5章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48-60页 |
5.1 水化学统计特征 | 第48-49页 |
5.2 TDS 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5.3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 第51-53页 |
5.4 水化学长年变化特征 | 第53-55页 |
5.5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因子分析 | 第55-60页 |
第6章 深层地下水咸水的成因 | 第60-76页 |
6.1 主要组分相关性揭示的盐分来源 | 第60-64页 |
6.2 水文地质条件揭示的盐分来源 | 第64-67页 |
6.3 硫同位素揭示的盐分来源 | 第67-71页 |
6.4 锶同位素揭示的盐分来源 | 第71-76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76-7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7.2 主要问题及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