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状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9-12页 |
1.1.1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 | 第9页 |
1.1.2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1.3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 第10-12页 |
1.2 动力电池热状态研究意义与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动力电池热状态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2 电池生热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电池散热方案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理论研究 | 第17-24页 |
2.1 锂离子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2.2 锂离子电池生热机理 | 第19-21页 |
2.3 锂离子电池传热模型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单体电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24-40页 |
3.1 单体电池热特性实验设计 | 第24-31页 |
3.1.1 内阻测量实验 | 第26-27页 |
3.1.2 电动势温度变化系数测量实验 | 第27页 |
3.1.3 电池放电温升测量实验 | 第27-31页 |
3.2 电池生热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3.2.1 电池温度和SOC对内阻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2 SOC对电动势温度变化系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温度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单体电池热状态仿真研究 | 第40-53页 |
4.1 单体电池仿真模型建立 | 第40-45页 |
4.1.1 电池几何模型 | 第41页 |
4.1.2 电池热物性参数选取 | 第41-43页 |
4.1.3 内热源计算 | 第43-44页 |
4.1.4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设置 | 第44-45页 |
4.2 单体电池温度场瞬态仿真 | 第45-51页 |
4.2.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4.2.2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模块电池热状态仿真分析 | 第53-66页 |
5.1 CFD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 第53-55页 |
5.2 模块电池仿真模型建立 | 第55-58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55-56页 |
5.2.2 流动模型、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等设置 | 第56-58页 |
5.3 模块电池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