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油茶论文

9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油茶概述第12-15页
        1.1.1 油茶生物学特征第12-13页
        1.1.2 油茶实用价值第13-14页
        1.1.3 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第14-15页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5-19页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6-17页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净光合速率(P_n)的影响第17页
        1.2.3 干旱胁迫对植物气孔导度(G_S)的影响第17-18页
        1.2.4 干旱胁迫对植物蒸腾速率(T_r)的影响第18-19页
        1.2.5 干旱胁迫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第19页
    1.3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9-23页
        1.3.1 干旱胁迫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20页
        1.3.2 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0-21页
        1.3.3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第21-22页
        1.3.4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22-23页
2 立题依据第23-2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3.1 供试材料第24页
    3.2 试验试剂第24-26页
    3.3 仪器设备第26页
    3.4 试验方法第26-31页
        3.4.1 材料处理第26-27页
        3.4.2 土壤含水量测定第27页
        3.4.3 光合参数测定第27-28页
        3.4.4 活性氧含量测定第28-29页
        3.4.5 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9页
        3.4.6 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4.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30-31页
    3.5 抗旱性评价第31-32页
        3.5.1 隶属函数分析第31-32页
        3.5.2 权重的确定第32页
        3.5.3 抗旱性综合评价第32页
    3.6 数据处理第32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2-49页
    4.1 土壤含水量变化第32-33页
    4.2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光合参数测变化的影响第33-38页
        4.2.1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第33-34页
        4.2.2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第34-35页
        4.2.3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气孔导度变化第35-36页
        4.2.4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变化第36-37页
        4.2.5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水分利用率变化第37-38页
    4.3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第38-40页
        4.3.1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O_2~-·含量变化第38-39页
        4.3.2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H_2O_2含量变化第39-40页
    4.4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40-42页
        4.4.1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变化第40-41页
        4.4.2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第41-42页
    4.5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渗透物质的影响第42-44页
        4.5.1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Pro含量变化第42-43页
        4.5.2 干旱胁迫下各品种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第43-44页
    4.6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第44-47页
        4.6.1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SOD活性变化第44-45页
        4.6.2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POD活性交化第45-46页
        4.6.3 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叶片CAT活性变化第46-47页
    4.7 抗旱性综合评价第47-49页
        4.7.1 各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关性分析第47页
        4.7.2 各单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47-49页
5 讨论第49-54页
    5.1 干旱胁迫对油茶光合作用影响第49-51页
        5.1.1 油茶叶绿素含量变化第49-50页
        5.1.2 油茶光合参数的变化第50-51页
    5.2 干旱胁迫对油茶生理特性影响第51-53页
        5.2.1 油茶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第51页
        5.2.2 油茶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第51-52页
        5.2.4 油茶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第52页
        5.2.5 油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52-53页
    5.3 9个油茶品种抗早性综合评价第53-54页
6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撒哈拉的故事》中的博爱精神与审美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探究--从《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