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多孔材料 | 第11-22页 |
1.1.1 微孔分子筛材料 | 第11-12页 |
1.1.2 介孔分子筛材料 | 第12-16页 |
1.1.3 大孔材料 | 第16-17页 |
1.1.4 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 第17-22页 |
1.2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2.1 离子液体的简介 | 第22页 |
1.2.2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3 二芳基乙烷(PXE)的合成简介 | 第25-26页 |
1.3.1 液体酸催化法 | 第26页 |
1.3.2 固体酸催化法 | 第26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5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8页 |
2.2 质子型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31页 |
2.2.1 醋酸三乙胺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9页 |
2.2.2 醋酸丁胺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29-31页 |
2.3 微介孔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1 水热法制备微介孔材料 | 第31-32页 |
2.3.2 超声辅助法制备微介孔材料 | 第32页 |
2.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5 样品表征 | 第32-33页 |
2.5.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2页 |
2.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2-33页 |
2.5.3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3页 |
2.5.4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3页 |
2.5.5 N_2物理吸附(BET)分析 | 第33页 |
2.5.6 动态光散射(DLS)分析 | 第33页 |
2.6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3-35页 |
2.6.1 催化反应步骤 | 第33页 |
2.6.2 产物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以离子液体醋酸三乙胺为模板剂制备微介孔硅材料 | 第35-49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制备条件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5-44页 |
3.2.1 离子液体的加入量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5-40页 |
3.2.2 晶化温度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 催化剂的烷基化催化性能评价 | 第44-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以离子液体醋酸丁胺为模板剂制备微介孔硅材料 | 第49-60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制备条件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49-56页 |
4.2.1 离子液体加入量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49-53页 |
4.2.2 晶化温度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3-56页 |
4.3 催化剂的烷基化催化性能评价 | 第56-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以高浓度离子液体醋酸三乙胺为模板剂制备微介孔硅材料 | 第60-71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制备条件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60-69页 |
5.2.1 晶化温度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61-63页 |
5.2.2 pH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63-66页 |
5.2.3 超声辅助法对微介孔硅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 催化剂的烷基化催化性能评价 | 第69页 |
5.4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