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效率影响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11-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三、本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信息不对称 | 第14-15页 |
二、交易成本 | 第15-16页 |
三、金融中介 | 第16-17页 |
四、长尾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 | 第18-20页 |
二、关于金融效率概念与内涵 | 第20-21页 |
三、关于金融产业融合 | 第21-24页 |
四、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影响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机遇 | 第25-26页 |
一、市场角度 | 第25页 |
二、产业角度 | 第25页 |
三、客户角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模式 | 第26-33页 |
一、P2P网络借贷 | 第26-28页 |
二、众筹融资 | 第28-29页 |
三、电商网络小贷 | 第29-30页 |
四、互联网支付 | 第30-31页 |
五、互联网理财 | 第31-32页 |
六、互联网货币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效率影响机制分析 | 第36-49页 |
第一节 金融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一、信息不对称与金融效率 | 第36-37页 |
二、交易成本与金融效率 | 第37页 |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效益分析 | 第38-45页 |
一、金融中介效益分析 | 第38-41页 |
二、储蓄者、融资者效益分析 | 第41-44页 |
三、互联网金融市场效率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 第45-49页 |
一、风险类型 | 第45-46页 |
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46-47页 |
三、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效率影响实证分析 | 第49-59页 |
第一节 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3页 |
一、指标的选取 | 第49-50页 |
二、评价方法 | 第50-53页 |
第二节 金融效率变化实证分析 | 第53-56页 |
一、金融总体效率 | 第53-54页 |
二、金融技术效率 | 第54-55页 |
三、金融规模效率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效率影响分析 | 第56-59页 |
一、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 第56-57页 |
二、脉冲响应 | 第57-59页 |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阿里小贷 | 第59-65页 |
第一节 阿里小贷公司发展简介 | 第59页 |
第二节 阿里小贷目标客户与产品 | 第59-60页 |
一、阿里小贷目标客户 | 第59-60页 |
二、阿里小贷产品设计 | 第60页 |
第三节 、阿里小贷业务流程 | 第60-62页 |
一、贷款申请 | 第61页 |
二、贷款审批与发放 | 第61页 |
三、贷后管理 | 第61-62页 |
第四节 阿里小贷风险控制 | 第62-63页 |
一、征信机制 | 第62页 |
二、声誉机制 | 第62-63页 |
第五节 阿里小贷优势及缺陷比较分析 | 第63-65页 |
一、阿里小贷优势 | 第63-64页 |
二、阿里小贷缺陷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