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4页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任务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 | 第8-10页 |
·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训研究 | 第11-12页 |
·对高校毕业生及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研究 | 第12页 |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择业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2-14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4-16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6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6-17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18-30页 |
·昆明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 | 第18-20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09、10 届毕业生就业率调查结果 | 第18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单位性质现状调查结果 | 第18-19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地区现状调查结果 | 第19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不同性别就业现状调查结果 | 第19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不同运动专项就业现状调查结果 | 第19-20页 |
·昆明市高校不同运动等级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调查结果 | 第20页 |
·影响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分析 | 第20-30页 |
·影响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社会因素 | 第20-23页 |
·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 | 第20页 |
·昆明市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0-22页 |
·家庭教育的和社会舆论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2-23页 |
·影响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高校因素 | 第23-25页 |
·高校的知名度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3页 |
·培养模式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3-24页 |
·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指导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4-25页 |
·影响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自身因素 | 第25-30页 |
·毕业时发展选择 | 第25页 |
·自身条件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 第25-30页 |
4 结论 | 第30-31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率相对普通大学生就业率低出15 个百分点左右 | 第30页 |
·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主要在昆明市及周边地州就业,大部分回到生源地。就业单位主要是俱乐部、公安、边防武警,就业面窄。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足、篮项目就业率高,运动员等级高则就业率高。防武警,就业面窄 | 第30页 |
·国家扩大招生政策,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饱和,昆明地方保护就业政策,用人单位要求过高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影响很大 | 第30页 |
·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在校期间学训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过少,专业知识得不到专门指导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影响较大 | 第30-31页 |
5 建议 | 第31-34页 |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 第31-32页 |
·加强宏观政策指导,确定高水平运动员的教育目的,培养方向 | 第31页 |
·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 | 第31页 |
·组织调研调查,重视就业市场对昆明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找到对策 | 第31-32页 |
·高校自身对策 | 第32-33页 |
·完善招生制度,明确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 第32页 |
·细化就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水平运动员学生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合理定位就业选择 | 第32页 |
·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到欠发达区域或基层工作 | 第32-33页 |
·高校或教练推荐就业 | 第33页 |
·高水平运动员学生自身对策 | 第33-34页 |
·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和运动技能训练 | 第33页 |
·充分了解就业动态,掌握就业趋势,调整就业倾向,适当降低择业标准。合理确立职业定位 | 第33页 |
·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第33页 |
·加强就业技巧培训,以积极的心态找工作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