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5-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 第19-39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9-25页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方式和系统结构 | 第19-21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 第21-23页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 第23-25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 第25-29页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问题 | 第26-27页 |
2.2.3 无线传感器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2.4 无线传感器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及分类 | 第27-29页 |
2.3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 第29-38页 |
2.3.1 平面路由协议 | 第29-31页 |
2.3.2 层次路由协议 | 第31-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分簇控制算法 | 第39-77页 |
3.1 优化问题提出 | 第39-40页 |
3.2 PSO算法原理 | 第40-45页 |
3.2.1 PSO算法起源 | 第40-41页 |
3.2.2 原始PSO算法 | 第41-43页 |
3.2.3 标准PSO算法 | 第43-44页 |
3.2.4 惯性权值w取值研究 | 第44-45页 |
3.3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 第45-49页 |
3.3.1 LEACH算法 | 第45-47页 |
3.3.2 粒子群优化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 第47-49页 |
3.4 算法物理基础 | 第49-51页 |
3.4.1 网络模型 | 第49页 |
3.4.2 网络能耗模型 | 第49-50页 |
3.4.3 无线信道模型 | 第50-51页 |
3.4.4 数据融合模型 | 第51页 |
3.5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9页 |
3.5.1 能量有效性分析 | 第52-53页 |
3.5.2 能量均衡性分析 | 第53-55页 |
3.5.3 轮数L对网络能耗的影响 | 第55-56页 |
3.5.4 最优簇头数量的确定 | 第56-59页 |
3.6 算法优化方案 | 第59-70页 |
3.6.1 分簇阶段 | 第60-66页 |
3.6.2 数据传输阶段 | 第66-67页 |
3.6.3 算法流程 | 第67-70页 |
3.7 基于matlab平台的仿真分析 | 第70-75页 |
3.7.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70页 |
3.7.2 性能分析参数 | 第70页 |
3.7.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3.8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基于权值的异构网络非均匀分簇控制算法 | 第77-103页 |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异构性研究 | 第77-81页 |
4.1.1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 第77页 |
4.1.2 传感器网络异构性表现形式 | 第77-78页 |
4.1.3 异构传感网络分簇算法研究现状 | 第78-81页 |
4.2 层次分析法 | 第81-83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81页 |
4.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81-83页 |
4.3 算法物理基础 | 第83-85页 |
4.3.1 异构网络系统模型 | 第83页 |
4.3.2 无线通信模型 | 第83-84页 |
4.3.3 簇头消耗能量数学模型 | 第84-85页 |
4.4 算法性能分析 | 第85页 |
4.5 优化算法设计 | 第85-96页 |
4.5.1 簇头选择机制 | 第86-93页 |
4.5.2 簇的生成算法 | 第93-95页 |
4.5.3 数据传输阶段 | 第95-96页 |
4.5.4 簇的更新机制 | 第96页 |
4.6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96-101页 |
4.6.1 仿真参数 | 第96-97页 |
4.6.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7-101页 |
4.7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接力簇传输的双簇头安全控制算法 | 第103-119页 |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 | 第103-104页 |
5.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04-107页 |
5.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4-105页 |
5.2.2 双簇头算法研究现状 | 第105-107页 |
5.3 优化算法设计 | 第107-114页 |
5.3.1 安全机制 | 第108-109页 |
5.3.2 簇头选择阶段 | 第109-111页 |
5.3.3 接力簇传输方式 | 第111-114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8页 |
5.5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119-120页 |
6.2 展望 | 第12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图表索引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7页 |